严歌苓用一贯的女性视角,讲述了一个充满戏剧张力、最终令人唏嘘不已的爱情故事。故事中的上海被战火包围,不同国家、信仰、贫富的人群在这里汇集,犹太人、日本人、“上海老克拉”为了生存寄居于此。这里既有纸醉金迷的上层生活,亦有破败不堪的阴暗角落。
男女主人公随时局沉浮,小人物们通过各种方式与命运抗争,力求在乱世中求得一片寄居地,甚至不惜毁掉对爱情的原始理解,去实现爱情。大上海,小世界——爱情与信仰,忠诚与背叛,对自我的追寻与迷失,都在其中。
这部作品是严歌苓在题材、写作手法和女性角色塑造上又一次新鲜成功的尝试。同时,小说延续了作者独特的自述式与视觉化的叙事风格。
与此前很多书的故事来源一样,这部小说依旧是严歌苓“听”来的。故事的原型来自柏林墙,1993年严歌苓和丈夫去柏林旅游时,知道了这个像小说的真实事件。一对年轻人在东柏林订婚后,小伙子先到了西柏林,他深爱着未婚妻,几年后仍无法忘怀。偶然中,他在欧洲见到一个像他未婚妻的女孩子,让未婚妻用欧洲女孩的护照到了西柏林。
对“寄居者”这种身份的探索,严歌苓曾经在《扶桑》和其他移民故事里有过表露,但不像《寄居者》这样集中、直接,并且远远不局限于华人的寄居状态,而是从华人本身的寄居状态探索其他种族的寄居状态。而对这种寄居状态产生共鸣的,也许是不分种族地域的每一个人。
《寄居者》可谓是严歌苓既往母题的集大成之作,有乱世异国恋,有大时代小女子的飘零浮沉,有对执拗、纯粹、坚强、自由女性及其独特灵爱世界的双重吟咏,同时更有作者本人影子的最大投射。
(《寄居者》,严歌苓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
(新快报)
新闻推荐
“水泊梁山中的好汉多是草莽英雄,他们虽然是社会的草根阶层,身穿布衣,但都是有本事有才能的人,或者武艺超群,或者满腹经纶。看他们一个个精彩地出场、令人顿生大宋时期人才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