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生的朋友圈里晒出了窑鸡照片(杨先生供图)
社会进步了,过年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有人回家吃团圆饭,有人去旅游,有人去探亲,更有人去乡下窑红薯、窑鸡、熏老鼠,体验乡村童年记忆。很多在农村长大的“70后”、“80后”和在城里工作安家的年轻父母们,很喜欢这样特别的过年方式。
“爸爸,为什么要先烧窑?”2月11日,8岁大的滔滔在田野上奔跑,不时跑到杨先生正在烧的窑来看看,顺便帮老杨搬来一些柴火。杨先生是“70后”,桂平人,从小在农村长大,后通过读书走出农村在城里谋得一份职业,并结婚生子,所以儿子从小就在城里长大。
“我小时候,放牛、插秧、收割、种玉米、除草、种菜、做饭,无不在行。”杨先生说,这几乎是在农村长大的“70后”和“80后”的记忆。对于他们的童年,最快乐的日子莫过于期盼冬日早早的到来。这时候庄稼收完、万物待苏,是孩子们最闲的时候,伙伴们可以三五成群,就地取材窑红薯。“收割过后的田地很空旷,泥土也很干燥,正好适合拿来窑红薯。”杨先生说,小伙伴们从家里搬来已经挖好冬藏的红薯,不会被大人们责备,因为没什么农活要干,所以允许孩子们尽情玩耍和游戏。
“窑子一般都筑50厘米高,人多就筑高一点。”然后找来柴火,把窑烧得通红后,把红薯扔进去,打碎窑子,把红薯埋好,等过半个钟头,挖出红薯来,真是一道人间美味。杨先生说,小时候,由于物质的匮乏,窑红薯成为小伙伴们最开心最想做的事。
“大家窑完红薯后便在田埂上找老鼠洞。找到之后,堵上其他洞口,只留着一个洞口,拿来干稻草在洞口点着,不断往里面扇风,让浓烟进入老鼠洞,把老鼠熏出来。”杨先生说,小时候因为没有农药和别的除鼠方法,老鼠成为祸害庄家的罪魁祸首,所以冬日里抓老鼠也是孩子们首要任务之一。孩子们也很乐意做这件事,因为熏老鼠好玩,讲究团队合作。
要是等到过年,宽裕的家庭会把家里养的鸡拿一只出来给孩子们拿去做“叫花鸡”,孩子们更是欢喜得不得了。“用荷叶包起来,做法跟窑红薯差不多。窑好的鸡带着荷叶香,超级好吃。”杨先生说,这味道,他至今还念念不忘。
“把泥巴烧到通红,泥巴的温度才够高,才能把红薯焖熟。”面对滔滔的疑问,杨先生如是解释。儿子从小在城里长大,脑海里总有各种新奇的想法。他对爸爸说,请求带他过一个特别的猴年春节。杨先生思来想去觉得应该带儿子回农村,体会一下他的童年趣味。于是,从除夕当天到年初八,贴对联、拜年探亲、窑红薯、熏老鼠、窑鸡,杨先生把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每天带儿子从城里赶回乡下,做一件自己童年时做过的事情,让儿子体会到生活的不易,爱护粮食、学会感恩。
“我从来没看到滔滔玩得那么开心。”杨先生说,避开城市的拥挤,回到乡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带儿子做快乐的事,是他这个春节最大的收获。在杨先生的朋友圈里,大家在他的带动下,纷纷带孩子和家人回到乡下,也窑起了红薯、窑鸡和熏老鼠,过得很快乐、很有意义。
新闻推荐
这张2004年5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的照片显示,美军士兵在巴格达附近的阿布格里卜监狱虐待关押的伊拉克战俘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