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们聚餐,这本是件高兴的事,但菜还没上齐,人却跑了一半,其余的人则边吃边沉默。这是咋回事?12月13日晚上,重庆小伙宋樵与几位同学就参加了这顿“最尴尬晚宴”。宴席由前不久才办完婚礼的新郎裴同学发起,受邀参加的4位同学都是当天没去参加也漏送礼金的……(12月16日《重庆晚报》)
这些年,在送礼金或不送礼金方面,有足够多的新闻与故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从这些案例来看,结婚不结婚似乎并不重要,人来没来也无所谓,只要“礼金”礼尚往来了,一切都好说;如果礼金没到位,那就只能“呵呵”了。
因为类似的案例已经发生过多次,社会上也有不少的议论,多数人对这般行为,都是不齿的。有人认为,围绕着“结婚送礼金”上的很多事情,已经走火入魔了,已经行为失范了。本来,这不过是寻常的人情契约,你来我往,不仅不会损失什么,还会加深彼此之间的情谊,但一变味,一有人心思歪了,“结婚送礼金”就变得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那么单纯了,而是充满了物化的味道、庸俗的品味。
事实上,没送礼金并不意味着什么,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忘记罢了,事后也会补上。有调查就显示,有过忘记送礼金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30.5%。但是,这些人基本上事后都会补上。也就是说,对于送礼金这种事情,当时有没有送,大可不必纠结。而即便有人不送,那也只是少数,更何况,因为一点小礼金钱就让你认清了一个朋友值得或不值得交往,这也是一件功德圆满的好事,何必纠结呢?
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是如今这样的鸿门宴,还是一些人在礼金上的过度计较,基本上都只是极端的个案,并不能说明更多的问题。毕竟,在这样的事情上,用个案来否定一切也好,用极端的案例来抨击整个社会也罢,都是不理性的,也是没有价值的。对类似事件的评价,批评点到个人即可,没必要动辄就是全社会。毕竟,更多的人,都是正常人;更多的人在送礼金这个问题上,并没有过多的计较与考量。
“最尴尬晚宴”只是极端的个案,它仅仅是个体行为,是社会阴暗面的一个小角落,与社会的大风气,与世俗的人情味,并没有太大的瓜葛。“最尴尬晚宴”,只要其不如洪水一般成为普遍现象,就大抵可以置之不理,毕竟,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自我净化的能力。□龙敏飞
新闻推荐
假新闻“上海女孩因一顿饭逃离江西”中这张图,引发众多网友参与讨论。霸屏了整个春节的“上海女孩跟江西男友回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就分手”事件昨日真相大白。据江西省网络部门证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