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宫常留名,陋室无人问。不过,安徽和县一处题有“陋室”的宅子,却游人如织。陋室的主人是谁?他就是中唐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大家,其诗文皆有很高的成就,有“诗豪”美称。在皇帝亲自领导下,他和朝中士大夫形成一股革新力量,比如反腐、打击宦官、取消掠夺人民的供奉等等。
二王八司马 革新却被贬
到了和县,有一处地方是文化人敬重而必去的地方,这就是“陋室”。
刘禹锡的先祖为匈奴人,东晋时入中原,故自言系出中山(治所今河北省定县),此后刘家定居于洛阳。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旧唐书·刘禹锡传》误作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刘禹锡在19岁之前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江南。
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升监察御史。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长安屡遭藩镇围困,有如一座危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抑制藩镇势力,重建中央集权,成为唐王朝君臣必须正视的问题。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德宗死。太子即位,是为顺宗。唐顺宗为太子时,即有变革新政之志,和王伾、王叔文等士大夫志同道合。同时,刘禹锡、柳宗元、程异、凌准、韩泰、韩晔、陈谏以及陆质、吕温、李景俭等,也都与二王相结,最终形成一个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党派。变革新政运动,自此拉开序幕。革新党派,是在顺宗的直接领导下形成的。史称“永贞革新”。革新主要措施有,取消盘剥人民的进奉,打击贪官、宦官,抑制藩镇等等。
显然,革新触犯了宦官利益,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唐顺宗,拥立太子李纯,改革100多天以失败而告终。顺宗下台后,革新派受到贬官、赐死、株连,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后,又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他在朗州一任十年,写了《聚蚊谣》、《飞鸢操》、《咏史》等大量诗歌来表达他“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的坚强决心,抨击把持朝政“鹰隼仪形蝼蚊心”的顽固派。
咏诗连遭贬 刘郎复又还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二月,刘禹锡和十年前被贬的柳宗元、韩泰等人同时被召回长安。
十载艰危关山阻,一朝京城重相逢,大家都禁不住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柳宗元提议说:今日京城聚首,实是人生难得之事。听说玄都观桃花盛开,我们同往一游如何?
于是几人结伴同行,进了玄都观,果然满观桃树密如林,桃花盛开,娇红欲滴。
刘禹锡问柳宗元:记得十年前我们贬官出朝时,玄都观里没有一株花木,此时何来满观桃树? 获悉是宦官俱文珍命道士栽的。虽然俱文珍已死,但满朝新贵仍是他那一党的顽固派,当权的宰相又是当初革新派的政敌武元衡,刘禹锡不由十分愤慨,便从观中找来纸笔,一挥而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大家看了齐声叫好。然而这首小诗传开后,武元衡大怒,指使人弹劾刘禹锡“挟邪乱政,不宜在朝”,把刘禹锡贬到比朗州更远的连州去当刺史,后又调任夔州、和州刺史。
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春天,刘禹锡又被召回长安任主客郎中。这离他写诗遭贬已有十三年了。上次他才44岁,现已是鬓发斑白年近花甲的老人了。
回长安后,刘禹锡再次到玄都观去。13年前那种“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盛况没有了,观里冷冷清清,悄无一人,百亩宽阔的庭院里,半是青苔。13年前灿若云锦的千株桃树荡然无存,只有墙边金黄的菜花开放,当年种桃的道士们也不知哪里去了。想到这里,他充满了自豪、昂奋的感情,于房内找来笔砚,在墙上题诗一首:“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德馨在陋室 齐名白与刘
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刘禹锡被贬和州刺史,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和县一带。
因没有给管辖州地的节度使送礼,惹恼了节度使。在被贬至和州时,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由于不送礼,刘禹锡先被安排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特撰写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他这个诗句气坏了上级领导,上面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刘禹锡见了这个环境,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之后领导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他仍然读书作文并写下了《陋室铭》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
确实,刘禹锡以诗文讽人,以诗文立名。他青年时就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并称“刘白”,时称“四海齐名白与刘”。白居易一再惊叹:“诗敌者,非梦得而谁?”“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可见刘禹锡“诗豪”美称名副其实。
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在和州任职两年后,奉命卸任回洛阳,途经扬州。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后被罢任,也回长安述职,经过扬州。两位大诗人相聚在扬州。当时两人同是55岁。在初次相逢的宴会上,白居易满怀感伤地写下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则作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两位诗人在扬州半月,共同吟唱,为唐代扬州一大盛事,也为后人留下一段佳话。
陋室几经扩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故居自宋代以来,在多个朝代都进行了扩建和重建。清乾隆年间,和州知州宋思仁在旧址重建陋室九间。室前有石铺小院和台阶,苔藓斑驳,绿草如茵,林木扶疏;室后有小山,龙池,碧波如洗,游鱼浮沉。民国6年(公元1917年),岭南金保福补书《陋室铭》碑一方。
一代“诗豪”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荥阳市政府在刘禹锡墓的基础上,耗巨资建设了占地280多亩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刘禹锡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 刘禹锡墓位于荥阳市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
1986年,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陋室,门庭“陋室”二字为诗人臧克家所题。《陋室铭》碑由省书法家孟繁青仿柳体书,刻碑。陋室正厅塑刘禹锡全身站像,上悬“政擢贤良”横匾。主室走廊门旁有楹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旁木柱上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楹联。
1988年,和县投资近百万元,在陋室的“仙山”、“龙池”一带,建成一座“陋室公园”。面积50多亩,山上建有江山一览亭、望江亭、仙人洞。1986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免费向游人开放。
王玉琪 本报记者 周晔/文 卞世鹏/图
和县陋室公园里的刘禹锡雕塑。
新闻推荐
从前马蹄疾,蒙恬将军在统一天下的战争间隙,改良了书写战报的毛笔,他青史上留的名,是名将也是笔祖。从前日色慢,三十年前的月亮,像朵云轩信笺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