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热点 娱乐八卦 明星新闻 电视剧 电影 综艺 音乐
地方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正文

杨平的幸福生活

来源:阿坝日报 2015-05-15 14:23   https://www.yybnet.net/

■张琳/文 谢晓庆/图

家是什么?是自己可以休憩养心的港湾,是有亲人围绕,是香气四溢的饭菜可口的汤,是遮风挡雨可以避寒的地方。家,太多太多的定义。每个家都有自己的大门,大门一开一关就可以让人想到许多故事,家里的灯火亮了灭了也在演绎着温馨和律动。家,太多的故事和述说;家,太多的话题和延伸……

筑就温馨港湾,“家”是最好的诠释

5月12日,“在雪山脚下杂谷脑河畔,有我们人民忠诚的卫士。你肩扛着金色的盾牌,手握正义的利剑。”一阵阵铿锵有力的声音从理县公安局传出。记者闻讯前去,杨平正在认真地指导民警们排练歌曲,在排练现场,杨平的妻子杨梅也在演出队伍里。她戴着眼镜,一丝不苟的排练着。“作为公安中的一员,能唱着老公创作的歌曲去参加全省公安系统的歌咏比赛,也算是他给我这个警察老婆最特别的一份礼物吧!”说起自己的老公,杨梅满脸自豪。

杨梅是一名理县公安民警,和杨平结婚以来,她们对各自最多的评价就是“感动和感谢”。

1993年,杨平和杨梅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因为工作的关系两地分居,他们承受着聚少离多的思念。1996年,一边是自己非常热爱的文艺工作,一边是自己心爱的妻子和女儿。在经历了3天3夜的思想斗争后,杨平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选择了回到家里,放弃自己的事业。杨梅深知丈夫作出这个决定的不易,唯有把家庭经营好才是对丈夫最好的回报。

任劳任怨当好丈夫的贤内助。杨平是文体局的一名领导,很难在家休过一次完整的星期天和节假日。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他更是全力以赴奔波在一线,与家庭处于半脱离状态,生活的重担几乎都落在杨梅一人肩头。在生活上,杨梅对爱人照顾得无微不至。无论回家有多晚,她都要端上可口的热呼饭菜。冷了,她准备好御寒的衣服;病了,她守在床前悉心照料。家里所有的事情她都安排得妥妥贴贴,家里所有的困难她都一个人默默承受,她把自己的休息时间压缩得一短再短,把自己的付出延伸得一长再长,她用自己无悔的奉献为丈夫筑就了一个温馨的港湾。

而公婆又远在都江堰,一年半载难得见面,平时只有靠电话联系。杨梅隔三岔五便嘘寒问暖,邮寄包裹,以补偿对老人的关爱。

婆婆长时间来一直眩晕,老人虽说没事,但杨梅丝毫不敢怠慢,立即带着婆婆到成都看病。

白天她跑遍市场,一日三餐科学配餐,不厌其烦,水果、营养品换着样的送到老人的口里。晚上她又通宵达担地守候在婆婆旁边。望着儿媳的汗水,看着儿媳的疲倦,婆婆既心痛又感动。

“只要丈夫能把工作干好,我再苦再累也值得。”她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已经习惯了独自解决家里所有的困难,处理好家里所有的事情,她愿意用自己的付出换取丈夫工作上的进步。正是有了杨梅的无私支持,杨平在事业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于2014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并赴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

杨平荣誉和成绩的背后,是他们夫妇22年付出和坚持的凝聚,是鼓励和支持的交织。

“孝”“德”相随,“爱”的最好定位

5月13日,在理县南山路,记者见到了杨梅的父母。一说起自己的女婿,老两口一下来了劲。“我的女婿好啊,又孝顺又厚道,对我们硬是没得说。”与记者闲聊之余,不到一会功夫,杨平做的拿手菜便上了桌。

“我只要有空就会做,爸爸最爱吃我炒的菜了。”杨平乐呵呵的说到。

在厨房的另一个角落,张贴着这样一张食谱表。“8:00早餐(玉米粥、鸡蛋),中午12:00午餐(鸡肉、米饭),下午5:30晚餐(南瓜稀饭)”为做到科学配餐,杨平两口都会提前一天准备菜单,到市场采购齐全,换着花样让老人吃的舒服。只要一有空,傍晚杨平就会跟着两位老人,一起在街上散步。虽然老人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满皱纹,但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表情。“在我们的带动下,家里的孩子也特别懂事,不管走到哪里也不忘给老人买礼物。”杨平说起自己的女儿,脸上乐开了花。

到了晚上八点,杨平夫妇打开电脑,与在北京人民大学读书的女儿杨思弦聊了起来。“北京热不热?要注意身体,我们这边一切都好,别挂念。”一句句贴心的话语在这个家变得暖意融融。

说起女儿的名字,杨梅又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因为杨平对小提琴有很深刻的感情,但为了家庭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小提琴里有许多他魂牵梦绕的回忆。因此给女儿的名字里加了一个“弦”字。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杨平从女儿5岁起就开始教小提琴,杨思弦的记忆里最深的就是边练边看着楼下同龄朋友玩耍嬉戏。那种心情,既羡慕又嫉妒。杨思弦从最初的“没什么感觉”、“很苦”到现在的“用情感拉琴”,“透过音乐说话”;从最初的吚吚哑哑不堪入耳的琴声到现在拉出美妙动听的音符。是坚持让杨思弦看到了希望,是执着让杨思弦看到了奇迹。2010年,杨思弦顺利通过小提琴9级考试。

在女儿的学习上,杨平用的是“反向思维,快乐学习”的理念,让杨思弦在学习的道路上一往直前。2010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3年以654的高分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日语专业。

在女儿的做人问题上,杨平经常讲的就是一句话“人要简单、朴素,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最让杨平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在一次过春节的时候,女儿得了20元的压岁钱。有一天逛街途中,女儿见到了一名乞丐,她毅然拿出18元钱给了那名乞丐,自己剩下了仅有的2块钱。看到女儿收获了内心的快乐,杨平感觉自己也有一份成就感。

从“洋”乐器到“土”文化,创作是幸福的源泉

“我以前拉小提琴拉了8年,现在却迷上了古老的羌笛,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从西洋乐器到古老文化,说起自己180度的转弯,杨平像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娓娓到来。

杨平从1988年开始,就是文工团的一名专业演员,负责小提琴演奏,这一干就是8年。1996年改行到理县文体局工作,为了更快的适应角色的转变,他忙碌穿梭于81个村村寨寨,搜集理县民间文化的资料。当他了解到羌笛在理县已濒临失传时,“我一定要让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这种信念让他多了一份韧劲,多了一份坚持,多了一份执着。

“想学会羌笛,必须要虚心、耐心、细心。”这是杨平学习羌笛总结出来的“三心理念”。为了掌握羌笛的历史渊源,掌握第一手资料,他经常往返于理县、茂县之间;为了学会羌笛,他从老师变成学生,跟在茂县文工团的老师后面,一跟就是15天,把何派羌笛技术“偷”回了理县;为了更好的体现羌笛魅力,他钻研演奏手法上的创新,注意西洋乐器与古老文化的结合。

经过90多天的努力,杨平创作出第一首羌笛曲目《出征》,用高亢激昂的曲调表现羌族武士在出征前的威武。也正是这首《出征》,让杨平着实“火”了一把。2005年《出征》作为四川省数民族给全国人民拜年的背景音乐;2009年4月赴北京接受“光线传媒”栏目专访;2009年5月应邀参加国内首部大型羌族音乐舞台诗画《羌风》剧组节目,并担任羌笛独奏;同年7月赴北京,亮相国家大剧院,走进北大百年讲堂,坐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被网络和媒体称为“羌笛王”; 曾先后受邀到中央一台、二台、四台、八台、九台、十二台、台湾山力电视台、韩国国家电视台接受采访并录制节目……

为了把理县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文化魅力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杨平最爱做的事就是逛寨子、住农家、拉家常,也许不经意的一个碰撞,都能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让他的创作生涯不断的创造佳绩。他创作的歌曲《欢迎您到桃坪来》荣获第三届阿坝州高原艺术节创作二等奖,《吉祥谷恋想》荣获四川省“西部旅游风光歌曲大赛”金奖,《湘理相亲》灾后重建感恩歌曲入选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优秀音乐作品。

近年来,他还创作出《欢乐吉祥谷》、《吉祥甘堡》、《几时回》、等优秀作品。他的音乐作品像美妙的音符,在杂谷脑河畔越来越响亮……

“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的家,爱人不一定要时刻陪伴,但一定会惺惺相惜。”这是杨平对家的定义。“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孝敬老人”这是杨平对幸福的诠释。他们只是平凡的一家人,用相互的理解、支持与爱包围着整个家庭,使他们的家变得如此生动、如此不凡。

新闻推荐

网购,“累觉不爱” ——消费者的“双11”七年之痒

■新华社记者周琳赵文君高敬如今最不好抑制的,恐怕就是“剁手党”的“买、买、买”了。可今年,电商和商家为了销量已经“拼了”,而消费者面对频繁的打折、促销、历史低价等等却“乏了”。今年是第7...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杨平的幸福生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