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热点 娱乐八卦 明星新闻 电视剧 电影 综艺 音乐
地方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正文

跑进文学作品里的狼 长啥样?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5-03-14 18:30   https://www.yybnet.net/

比起对狼作为自然界动物的认识,文艺作品里被叙述的“狼”更为复杂丰富,也更值得探究……

近些年,狼很走红。小说《狼图腾》畅销十年,带动一股“狼文化热”。前不久同名电影上映,这部卖座的文艺片,再次引发社会关注、讨论。

关于狼的图书,成批涌现,这些书追溯狼的历史,或分析狼与草原“相爱相杀”的复杂关系,或者分析狼性精神。

狼是不是草原的图腾,还未有绝对的定论,但已经有人促狭地说:“如果上网或者上书店看一下,就很容易知道狼已经是中国人的图腾了。”

细梳起来,从幼年听到“狼外婆”的故事,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东郭先生和狼”,到当下小朋友熟悉的动画片里的“灰太狼”,从《聊斋志异》里的《狼三则》,到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声》,再到诺奖得主黑塞的《荒原狼》、贾平凹的《怀念狼》,狼的形象,从清一色的反面恶评,到逐渐褒贬不一,形象飘忽,寓意暧昧,再到积极正面,励志光明,狼的形象,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总体来说,比起对狼作为自然界动物的认识,文艺作品里被叙述的“狼”,更为复杂、丰富,也更值得探究。

A

从“狼三则”到“狼图腾”狼的形象打了翻身仗

翻阅故纸堆,不论是《诗经》、《左传》、《国语》,《山海经》这样的人文典籍,还是像小说《红楼梦》、《聊斋志异》中,狼的形象都是凶残、贪婪和不可姑息同情相关。“中山狼”一词就是那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代号。这个代号出自东郭先生误救中山上的一只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吞的典故。而《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迎春的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都是明显的贬义。《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并杀狼的故事。

新世纪伊始,出现了一阵“狼文化热”。狼开始被赞具有坚韧、顽强、进取、团结、牺牲精神。而为狼的形象“打翻身账”贡献最大的,莫过于2004年首次出版问世,至今畅销已10余年的小说《狼图腾》。

《狼图腾》主要是从情感、生态方面入手,对狼的形象,来了一次全面的礼赞。很多人开始知道,狼虽然是草原游牧民族生存的威胁,但狼对草原游牧民族的性格和精神有着巨大影响。著名企业家潘石屹是曾在《狼图腾》畅销十周年座谈会上说,他曾认真读了三遍《狼图腾》,并从中获得企业管理的很大启发。

狼到底算不算是草原的图腾,一直有争论。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说:“我从来都认为《狼图腾》肯定是一部虚构性的小说,当然可能和作者某些切身经验有关系……我相信,如果我们十年后,从现在再过十年再谈,那我们可能又发现《狼图腾》反而说得又是另外一套事了。这就是一部文学作品的力量。”

B

从“荒野的呼唤”到“狼王梦”作家用“狼”间接描述人性

对于中国的读者,在文学作品中,认识狼的性格,有一个外国作家的名字不能不提。他就是杰克·伦敦。他的小说《荒野的呼唤》,以狼性反衬人性的虚伪,对于占绝对地位的“人类中心”,发起质疑和挑战,让人感受强烈的观念冲击。

《荒野的呼唤》写一个名叫鲍克的狗被主人的家奴卖出后,受到了严酷训练后被一个人买去当作雪橇狗。主人把它转手卖给了三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男女手中。这三个男女盲目、冲动,在一次危难之中,鲍克被约翰·桑德所救,幸免于难。鲍克跟随约翰·桑德一起去淘金。在这个过程中,鲍克通过森林之中的狼嚎,寻找并结识了一匹孤独的狼。它的主人约翰·桑德被当地土著人杀死。几通人性的鲍克勇猛的扑上去,咬破了土著首领的脖子,成功报了仇。

在中国作家中,深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狼”小说,不能不提著名动物故事作家沈石溪的作品。在沈石溪的笔下,狼的心智和情感都表现非凡。在他的小说《狼王梦》中,他刻画了一个一心想把后代培养成狼王的母狼紫岚。在培养三个儿子失败后,紫岚又将希望寄托在外孙身上,为了让外孙们有个安全的成长环境,最后献出了生命。

C从“荒原狼”到“怀念狼”纯文学借狼隐喻现代灵魂

在严肃纯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更多的是充满隐喻风格。比如获得诺奖的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其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便是以狼性隐喻人的灵魂的超现代主义气息浓厚的《荒原狼》。小说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称为是“德国的尤利西斯”。

中国的一线实力作家中,直接以狼为线索写微妙人性,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贾平凹的《怀念狼》。小说讲述了猎人、记者、烂头为商州尚存的十五只狼拍照存档的离奇经历。

《怀念狼》想象奇特,险象环生,诡事不穷,异象不断的旅程,结合了中国传统意象和西方现代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魔幻神奇的世界。其间虚实相间,寓意丰饶。

D

了解狼的草原故乡读一读“游牧民的世界史”

《狼图腾》引发了一场至今热度不褪的“狼文化”,进而引发不少人对游牧民族历史的兴趣。近期,一批研究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的史学书,也尤为得到读者的青睐。比如,继《忽必烈的挑战》《疾驰的草原征服者》热销后,在有“研究草原民族与蒙古历史第一人”之誉的日本著名学者杉山正明的《游牧民的世界史》,近期被翻译引进到中国出版。这部作品,以学者身份提供深刻见识、新颖视角之外,还兼备文笔流畅,适合非专业读者的优点,得到学者及普通史学爱好者的好评。

在杉山正明看来,很久以来,无论东西方的学术或艺术著作,关于游牧民的叙述,负面形象根深蒂固。他在充分掌握欧亚各地区丰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描绘出别开生面的游牧帝国与世界历史,旨在洗刷长久以来世界对游牧文明不公正的负面评价。他用详实的史料证明,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1000多年间,欧亚大陆舞台上真正的主角就是游牧民。13世纪的蒙古帝国更是书写了游牧民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成为世界历史的分水岭。杉山正明并非从民族史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历史事件,而是基于一种世界史观——关于欧亚世界史的构想。而且,他也用全人类高度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近代以来西方本位主义的观念下对“民族”“国家”“文明”等概念的历史演变。

“不偏向特定价值观的新的世界史构图,始于谦虚和坦率地去重新认识过去。”总之,《游牧民的世界史》中的观点,不论你是认同还是反对,都是一种新颖的视角,提示我们,对世界史应该允许有崭新的思考方式。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延伸阅读《与狼同行》吉姆·达彻 吉米·达彻 著

人与狼有情感交流,甚至做朋友,在国外的一些非虚构文学作品中,也多有体现。比如由美国国家地理出品《与狼同行:狼的隐秘生活》这本书,就记录了一对夫妇,一顶帐篷,6年,零下40℃,与一群狼朝夕相伴2000多个日日夜夜,以生动的案例,让读者直接了解到狼的一些可贵的品格。作者吉姆·达彻与妻子吉米·达彻在书中写道,狼群高度社会化,然而地位的划分,不是靠体型和年龄,而是依据性格禀赋。狼像人一样懂得爱、亲情。狼远不止美、力量和智慧这些外在的品质,它们更有不亚于人类的感情、悲伤、愧疚等心理活动。《重返狼群》李微漪 著

作者李微漪是个女画家,在若尔盖草原写生时偶然救活了一只刚出生仅五天的小狼,从此开始了与狼共舞的生涯。她把小狼带回都市喂养,并为他起名“格林”。两个月后,格林狂野和嗥叫的狼性开始显现,同时也陷入自我确定的茫然和没有同伴的孤独,对人类的不设防更让他的都市生活危险丛生。李微漪决定带他回到草原,让他重返狼群。在草原上安营扎寨长达半年时间,从夏到冬,李微漪带着格林寻找狼迹,数次遭遇猛禽与藏獒攻击、天气突变、弹尽粮绝,长大的格林护佑着她。在朋友亦风的帮助下,格林终于得以野化,重返狼群。

张杰

新闻推荐

统帅回忆录:给祖国得救的道路

二战中各国元首和著名将领笔下的那场世界大战二战群像·回忆【编者按】战争与和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书写和阅读的一大表现主题。二战,因其对人类世界的巨大影响,其造成的国家、民族及个体命...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跑进文学作品里的狼 长啥样?)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