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热点 娱乐八卦 明星新闻 电视剧 电影 综艺 音乐
地方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正文

限制父母离婚就能保护儿童利益?

来源:百色早报 2015-03-12 03:01   https://www.yybnet.net/

 

限制父母离婚就能保护儿童利益? 两会开始,民革中央“10周岁以下子女的当事人,不适用协议离婚”的提案引发热议,虽然民革中央后来又取消了这一表述,但这个题目仍然非常值得讨论。不少人认为这一做法会破坏离婚自由,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在“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之下,就该这么做——不过,不离婚,对孩子一定是好事吗?请您谈谈。

不要拿保护儿童利益来做借口  □凌其友(平果)

如果是父母婚姻质量低下的家庭,父母不离婚反而会加重儿童心理负担。该离就离,不要勉强。婚姻破裂了就应该选择离婚,不要拿保护儿童的利益来做借口,勉强维持的婚姻是不会让儿童感到幸福的。如果父母感情已破裂,确实完全没有可能修复的,不离婚,对孩子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儿童在父母感情破裂的家庭氛围下成长会比在单亲家庭养育出来的孩子有更多的心理问题。如果父或母一方对孩子好,那离婚后让对孩子好的那一方带孩子。因为和一个自己厌恶的人在一起,你不可能有一份好的心情给儿童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只有自己过好了,才能照顾好自己的子女,如果父母的婚姻拖累了儿童,那就没有必要限制父母离婚。关键是离婚后如何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如何教育孩子,让离婚后的生活有大的改变而导致孩子生活和心态上的改变。

限制父母离婚弊大于利  □梁加早(右江区)

为了保护儿童的利益而限制父母离婚,不仅是违返了《婚姻法》有关规定,而且弊大于利。父母离婚确实会对很多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古言道:“强扭的瓜不甜”,当夫妻感情破裂无以维系,还把他们强行捆绑在一起,孩子看到父母之间的不幸福,自己也不会开心,对夫妻双方而言是痛苦的,对孩子而言也是不幸的。因为,孩子将会整天生活在一个横眉冷对、吵吵闹闹、鸡犬不宁的家庭里,生活在一个充满语言暴力甚至身体暴力的环境中,感受不到温暖和快乐,甚至会成为父母撒气的对象,留下沉重的心理阴影。

总之,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当夫妻感情破裂,有些人选择离婚也好,有些人选择隐忍也罢,笔者认为两个分开过,各自把各自过好,在这个基础上,每个人都会把孩子的成长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对孩子也要有足够的关心和爱,这样是最好的,总有一天孩子也必定能够理解父母的做法。

限制离婚并非明智之举 □邓国柱(右江区)

笔者以为,感情是婚姻的基础,没有感情的婚姻,幸福从何谈起?子女只是爱情的结晶,不是婚姻的守护神。一旦当事人双方感情破裂,缘分也就荡然无存。如果当事人双方只是为了子女而勉强维持关系,那么,不仅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同时也会给其幼小的心灵投下挥之不去的阴影。与其整天吵吵闹闹,不如早早分开,还子女一个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儿童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限制父母离婚是一项缺乏明智之举,非但不能保护儿童的利益,反而还会使矛盾更加复杂化。

限制离婚对孩子未必是好事  □黄国顺(田阳)

我认为,夫妻两个人如果感情真的一点都合不来,整天吵吵闹闹,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那么两个人勉强凑合在一起,即使不离婚,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又有何益处呢?与其天天在孩子面前动手动脚,倒不如两个人好聚好散,这样对孩子的伤害还小些。离婚后,只要两个人都同样像先前一样尽力去关爱孩子,教育孩子,抚养孩子,就算不能在同一个屋檐下,那也比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让孩子见到两个大人不停吵闹的好。再说,如果用法律的形式限制离婚,硬是把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人强硬捆绑在一起,整天拌嘴不停的夫妻俩,又有多少心思多少精力放在教儿育女上?因此,不说限制父母离婚的做法会不会破坏离婚自由,最起码说这样的限制未必对孩子就一定是好事,未必能够更好地起到保护儿童利益的作用。

为保护儿童利益限制父母离婚不现实  □梁 德(西林)

父母离婚对孩子有没有影响?答案是毫无疑问的:有!因为孩子是无辜的,受到伤害的肯定是孩子。但要看各人的家庭相对而言,不是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吗?如果说,一个孩子生活在父母整天吵吵闹闹或发生家暴的家庭里,那为了孩子的成长,还是离了好;只要双方离婚后一如既往地承担起抚养孩子的义务和责任,让孩子能够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并接受到应有的教育,直到他能够独立生活,我想,这对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长大后他会理解父母为何分开。

限制离婚以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陆致腾(田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要在父母的关爱之下才能健康成长。如果儿童未满10周岁,父母就离婚或协议离婚,不管孩子跟父亲或母亲生活,都会缺少母爱或父爱,这对儿童的成长很是不利。事实证明,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了一方的爱,都是不健全的,甚至会扭曲其人生。虽然说结婚自愿,离婚也是自由的,但既然已组成了家庭并生育有子女,成了人之父母,就不能光考虑自己的感受,还要有所担当,考虑自己作为人父人母的那份责任,不能只为自己的自由而把亲生骨肉无情地推向社会、塞给他人抚养,这无形中会给社会带来压力、带来负担,这是错误的行为。有的离婚之后,原来协议好了的每月按时付给孩子的抚养费,但却以种种理由迟迟不兑现,给负责带孩子的一方增加压力,不足取。因此,依笔者之见,应该有所规定或条例限制10周岁以下子女的当事人协议离婚,以保证“儿童的利益最大化”,让孩子健康成长。

限制离婚并非不可  □罗国威(右江区)

我觉得应该要有一定的限制。不允许协议离婚和不允许离婚是两个概念,民革的提议无非是让人们少些离婚的冲动,因为现在很多离婚只是一时冲动或者赌气,并不具备非要离婚的条件。本人建议给想离婚的人一个缓冲的平台,给予心理辅导。当今有离了又复,复了又离的情况不在少数。结婚之前也应该有婚姻教育之类的辅导,让想结婚的人更深入地了解结婚后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简单的因为两个人想在一起而结婚。试想,即使父母的关系再不好,孩子也不愿看到父母离婚。因此,限制离婚并非不可。

下期话题

我们该怎么“植树”?

说起来,被淹没在眼花缭乱节日中的植树节,到今年刚好100年。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3月1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植树式,并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植树节。

今年“3·12”植树节,市民韦女士想带孩子一起去植树,亲近下大自然,希望孩子能跟小树苗一起茁长成长。但韦女士发现想要在市区找个地方亲手植棵树,真不是件易事。原来,今年相关部门不安排植树地,需要自己主动联系地方开展植树活动。“相关部门没有统一安排空地,我们自己要去哪找啊?”韦女士说(详见本报3月7日6版)。

目前,随着植树活动的常年开展以及城市绿化覆盖率的逐年提升,传统意义上的植树造林活动已然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难题。以后每年的植树节还要不要植树呢?又该去哪植树呢?亲爱的读者们,请谈谈。

新闻推荐

陶喆被曝出轨 微信曝光聊天尺度大开

陶喆和妻子的婚纱照被网友PS上杨子晴的头像  上周李威微博公开表示正在追求姚笛。除此,他也和杨子晴...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限制父母离婚就能保护儿童利益?)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