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太脆弱了才撒谎,甚至是对自己撒谎。
———电影《罗生门》台词
在虚幻和谎言中淘漉出真相,破解新闻“罗生门”,应该是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素质和追求的方向。
在一个有4500人参与的投票里,有26.4%的人认为“媒体单方面报道,未必是真实的庞麦郎”。
在电影大师黑泽明的《罗生门》里,每个角色都从自己的角度还原一个故事,哪个才是真相,扑朔迷离;在现实生活里,近日越炒越火爆的庞麦郎,也成了这样一个“罗生门”。
这位自称90后、祖籍台湾的神秘说唱歌手,创造了2014现象级平民神曲的奇迹。而关于他自己,在众多媒体的叙述里,似乎已越来越模糊离奇。
疑问A
来自哪里
最先让人好奇的是庞麦郎的出身,这不仅仅是因为大众的猎奇心理,更源于庞麦郎在《我的滑板鞋》中透露出的浓浓的陕南口音。在最早接受Skatehere网站视频专访时,他称自己是来自台湾基隆,现在居住在陕西,是位90后。但在老家熟人频繁发帖的攻势下,他不得不改口称自己祖籍台湾,大陆长大。
《南都娱乐周刊》:庞麦郎自称出生于台湾基隆,姑姑在汉中,来大陆生活已有六年之久。他说自己讲的是普通话,“我在大陆和你们说台湾口音这样沟通起来方便吗?”他这样说。关于出生地和祖籍的问题记者已经不想去探究,只是知道他目前住在上海的一家140块一晚的宾馆,办理入住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身份证。
《人物》:庞麦郎本名庞明涛,35岁,陕西汉中人。庞麦郎说自己其实在陕西汉中宁强县南沙河长大,此地夹在大巴山和秦岭之间,是古蜀道的入口,“特别穷”。
疑问B
关于过去
关于过去,庞麦郎一直讳莫如深。唯一确知的是,他打过工,并曾在KTV工作过。
《人物》:2008年,他(庞麦郎)决定进城“找前途”。先到宁强县,他干不了电工、贴地砖这样的技术活,搬砖又觉得吃力。很快又去了汉中,他在一家 KTV落脚,工作是切果盘,每天从下午4点做到凌晨4点。“切最多是西瓜,切成一条一条的,有客人线什么的坏了,叫我们进去修一下。”
《Skatehere》:他从08年开始写歌,《我的滑板鞋》13年开写,14年才发布出来,期间他转辗在陕西打工,端过盘子,在KTV当过服务生,生活清贫艰苦,但一直没断过自己做音乐的念头。
疑问C
神曲是怎么炼成的
在接受新浪娱乐采访时,庞麦郎说:我的作品我的音乐都是我独立完成的。《我的滑板鞋》是他创作的第一首歌,并且“一直没有经纪公司”。
但自称有庞麦郎经纪约的华数唱片却表示,其公司的创作团队将《我的滑板鞋》改动了百分之六十以上。这首草根神曲等于是用软件制作出来的。
《腾讯娱乐》:11月底,阿华(供职于华数唱片)和其他音乐制作人员一起,完成了《我的滑板鞋》的修改,还为这首歌重新谱写了前奏及伴奏,“可以说这首歌我们改动了百分之六十以上,但为了符合庞麦郎本身的气质,我们没有按照正常的编曲思路做,不然庞麦郎就不是庞麦郎了。”阿华说道。
改动完成之后,庞麦郎回家进行了将近三个月的练习。2014年2月26日,庞麦郎第一次走进录音棚正式录歌,但直到3月18日才完成最终的版本。华数唱片动用了包括编曲、录音和乐手在内将近七八个人,每三天录一次,但始终成效不佳。“编曲老师很崩溃,一句一句示范给他听。”最终,华数唱片从大量录音片段中挑出最好的部分进行拼凑,才得以完成录制,“现在网上这首歌等于是用软件制作出来的。”
疑问D
谁捧红了
《我的滑板鞋》
庞麦郎和《我的滑板鞋》究竟是无意蹿红还是有精准的推广路径,背后推手是谁,众媒体说法不一。
《人物》:华数唱片为《我的滑板鞋》包装投入超过百万。6名企宣,24小时3班倒,买“摩擦”、“时尚时尚最时尚”的关键词搜索,把歌曲热度顶上去;请大V段子手写段子造势;编曲、花3天时间录歌,在数百个小样中拼凑剪辑出最终版本。一切都为的是“制造出他是自己火的感觉,特别神秘,但又没包装的这种(效果)”。
这过程听上去神乎其神。但另一篇媒体的报道却对此表示怀疑。
《Vista看天下》:去年就接触过华数音乐的某媒体直接表示不相信该公司的说法,因为华数“是个山寨小公司”。华数音乐位于北京市东四环的一个小区内,官网上列出的其他艺人毫无名气,宣传海报也做得简陋,却自称是“内地规模最大的流行音乐公司”。
曾经担任搜狐音乐主编的资深音乐从业者陈贤江对“斥资百万”的说法不以为然:“最大的正规唱片公司也不会投入几十万元去打造一个人。”
在《Vista看天下》的报道中还称,虾米网认为自己在庞麦郎的走红过程中作用关键。
《Vista看天下》:虾米方面直接负责庞麦郎相关事务的工作人员是Lingo,去年11月她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表示,“虾米音乐人”平台挖掘了庞麦郎,有后台数据为证:2014年5月13日,庞麦郎上传《我的滑板鞋》;6月27日,官微推荐;6月30日,第一个专访;7月1日,第一条MV。
疑问E
谁在撒谎
《惊惶庞麦郎》一文刊出后,1月15日,庞麦郎本人在和虾米音乐工作人员沟通时,回应称这篇报道是胡编乱造,“实在是离谱,是在造谣”。但随后《人物》杂志则发出声明表示与庞麦郎的对话皆有录音,采访事先已征得庞麦郎本人同意,总时长706分钟。真真假假,一时引发了不少口水仗。
《Vista看天下》:“我08年到大陆这边来认识一些朋友,跟他们在一起时间比较久,就(有点大陆口音)。我今年24岁。”这是2014年11月底庞麦郎面对湖南卫视《新闻当事人》的视频采访说的话,他坚称自己是台湾基隆人。但那期节目不留情面地曝光了他的身份证:出生于1979年,身份证地址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本名庞明涛。
《人物》:他能坦然地说出有违事实的话———即使这能被人轻易戳破。
在《人物》杂志备受争议的这篇报道中,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
他指着《人物》记者笔记本电脑上台湾地图的最上端,为自己作证,“这是基隆,我就在这长大。”“那是台北。”“哦……那我是在台南长大的。”他快速虚指了一下,然后用力按了屏幕几下,想关掉页面,但失败了—他误认为这是可触摸屏。然后突然火了,摔了电脑,机身边缘被磕出一个小坑。“这就是你采访大明星的态度?你是查户口的吗?”
同样采访过庞麦郎的《南都周刊》记者孙炯也有类似说法。
《南都周刊》记者:庞麦郎的“思维比较非常,每个问题要想比较久来编答案,前后也矛盾,很不坦诚”,并且在采访前两次爽约。
疑问F
天才还是怪咖
《惊惶庞麦郎》这篇文章揭秘了庞麦郎的生活———改小年龄、更改户籍,以及诸如不会开热水器、不会用手机连无线网、只会在网吧玩连连看等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的生活习惯,还暗示庞麦郎脾气古怪,不但要求女记者陪聊,还摔了对方的电脑。
但抨击这篇文章的另一种声音认为,记者用一种城市人先天的优越感,以带有洁癖的眼光观察庞麦郎这个小镇青年,其角度和结论是有失偏颇的。毕竟,他的梦想是音乐,他认同的自己的身份是独立音乐人。那么,让我们回到他和他的作品本身。
关于庞麦郎的创作才能,众说纷纭。一方面,庞麦郎认为自己“肯定不是屌丝,是创作型歌手”,另一边,他又承认自己“乐器很少弹,基本上没会的,至于五线谱,大概识一点。”但最荒谬的是,他薄弱的音乐素养却让其作品俘获了不少专业的耳朵,这些人在他的作品中听到了耳目一新、有趣和新鲜。
在知乎上,关于如何评价《我的滑板鞋》有400多个答案,得票率最高的三个答案中,有两个都提到了“共鸣”。导演贾樟柯也找到了共鸣,他说,“《我的滑板鞋》把我听哭了。‘时间,时间,会给我答案\’,多准确的孤独啊。”
微博知名乐评人耳帝也评价“一种精准无法达到、才学无法达到、经验无法达到的趣味境地,土得如此自信,滑稽得如此真诚,而不像我们在掩饰自卑的同时,失去自我。” 中央音乐学院邓世择老师觉得《我的滑板鞋》的歌词行文非常自由,这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评价都很粗糙的歌,很有趣。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所有赞同庞麦郎才华的人,也或多或少赞同了他作品中的粗糙、直白和简单。有网友说“滑板鞋之所以打动人,更多是因为歌词中对心意的简单传达,对梦想的简单追求,以及对梦想实现的微小幸福。”
本版稿件由岂豪整理
他们眼中的庞麦郎
上海墨润风华文化公司李达:大家把他解读为了堂吉诃德,但是我可以把他描述成文森特·梵高。
Skatehere:初见庞麦郎,和想象中一样,不善言辞,拘束,紧张……他比歌曲封面照要清瘦了很多,行为举止过分客气,可能是口音的关系让他显得不那么健谈。
《人物》:他的头发板结油腻,弓着身子站在上海普陀区的街道十字路口,羞涩得似乎想把自己藏起来,抠着手说,“去我酒店吧先。”
《腾讯娱乐》:“他穿得很普通,身上味儿挺大,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那是2013年9月,嘉霖所说的“经济情况不好”,指的是庞明涛包里还装着褥子。
知乎网友:庞麦郎有一点比我强多了———他有目标,也有行动力。
他想唱歌成名,就真的会利用工作间隙写歌、唱歌,带着自己微薄的积蓄跑到自己从未去过的城市,一家一家地找录音室,找人为自己编曲。能这样把理想从计划付诸为行动的人,其实并不多。
他35岁,却也没有因为怕以后吃不上饭,穿不上衣就畏手畏脚。我的境遇强过他十倍,为什么我会如此瞻前顾后呢?可能是因为我既懒又蠢,还贪恋往日余温吧……
名/词/解/释
罗生门“罗生门”本来是日本指设在“罗城(即外城)”的门,即“京城门”之意。1950年,日本导演黑泽明拍摄了电影《罗生门》,随后“罗生门”一词渐渐演化成指“当事人各执一词,各自按自己的利益和逻辑来表述证明,同时又都无法拿出第三方的公证有力的证据,结果使得事实真相始终不为人知的事件或状态”。
新闻推荐
■26日,法国、突尼斯和科威特相继遭遇恐怖袭击,造成6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对发生在科威特和突尼斯的袭击事件负责。■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尚无证据表明,“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