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永前
县名“长宁”二字由来,明清两代的四川省志和清代的几部《长宁县志》中都没有做过解释。民国《长宁县志》编成后,围绕“长宁”二字的由来,叙述了两种说法:
一种是取地势边远宁静之义;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纂成的《长宁县志》在序言中有“长宁于蜀南最远,蜀每有事而长宁独晏然自保,以故物力充实,城郭完固,民人皆安于亩亩衣食,以乐生送死,岂非地势使然”。
第二种说法则取希冀民族和睦之义。理由是:晋时,僚人大规模进入四川,今长宁县境为其所占据,唐代署羁縻长宁州、淯州招附,但因长宁地处僚、汉交易处,民族交往频繁,矛盾也就比其他州更突出,取此名“长宁”,为希冀民族和睦相处,长久安宁之义。
两说可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故九十年代初纂成的《长宁县志》对县名的两种说法都辑入了,但未表明孰是孰非。其实,的确是两说均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实却应当是取名时希冀民族和睦,长久安宁;而因了这上苍的恩赐,长宁在建制后的一千三百多年间,总的是每有事而独晏然自保。
现在,让我们来对长宁的取名和定名做一梳理吧。回朔到旧石器时代,那时在邻县的筠连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考古学上把1980年发现的人类臼齿化石定名为筠连人。然而,迄今为止在目前的长宁这一行政区域尚未有实物和文字材料证明旧石器时代,及在此后的一、两百万年中长宁这一行政区域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我们所能确证的是商代长宁即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这从于今在长宁发掘出的商代石凿可以为证。而到东汉中后期长宁已是人烟稠密,且具有相当高的文明程度。依据是现县境域内从东部的下长、古河两镇到中部的长宁、竹海两镇仍遗存的东汉墓34处,155墓。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古河镇飞泉七个洞汉墓岩墓石刻及题记:“熹平元年十月廿日作此冢,宜子孙”,“延光元年十月二日作此冢,宜子孙”, “李”“黄”“易”“赵云门”等文字。长宁文明也是河谷文明,其演进过程与中国文明的演进过程一样,是沿河谷推进的,以长宁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特征,淯江自西南而于东北注入长江,由是,巴蜀及中原文明由东北而向西南推进,中央政权对这一地区的扼控也是这样一个由东北而向西南推进的过程。长宁战国时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时为蜀地,这也就是说长宁文化以巴文化为脉,而到东汉时期的长宁中、东部及西北部的大部的文化已经完成了同化于中原文明的过程。
不意,公元4世纪成汉(公元306年至347年),中国处于一个动荡时期的时候,居住在贵州境内的僚人大规模北上入蜀,蜀中大部为僚人所据,长宁地处云、贵、川交汇处,当然更不可能逃出野蛮和落后的侵扰。由是,在此后的300多年间长宁属史书上说的蛮夷之地。而有唐始,这一境域的和平和安宁便成为了唐统治者一块心病,这样有了武则天久视元年的羁縻长宁州、羁縻淯州。羁縻府州这种以羁縻府州自治,而以都督、都护府监领的边疆行政体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得天独厚,长宁还有“盐”。所以在唐武周在长宁置羁縻州的同时,又在淯井(今双河登云亭山下)设置盐监一职管理盐务。后蜀王建则是干脆把羁縻长宁州、羁縻淯州二州合而为一,在淯井(今双河镇)置淯井镇,设育州土刺史管盐。而到宋朝“盐”已是四川和泸州地方财政最重要的一项来源,当时“公私百需皆仰淯井盐利”,正是《宋史》记载的这一史实,让我们清楚的看到:长宁自唐朝始,虽为羁縻,但其地位绝非一般羁縻州可比拟,中央政权对其控制也远强于其他羁糜州,因而其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迅速,至宋朝时,长宁的大部,特别是沿淯江河谷地区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原文明。
然而,在这一区域的淯井监周边,长宁宁远寨(今长宁县城以东)以南仍居住着相当数量的两界夷人、斗辣族、生界乌蛮晏子部等,而出长宁的西南、东南更为蛮夷地区。所以宋朝立国,先是在乾德三年(965年)灭后蜀后,即将淯井镇改称淯井监,“以拊御夷众”。 盐是人民生活必需之品,宋王朝强行将盐井收归官有,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武装冲突。北宋一代,国内“百年无事”,基本太平,唯有蜀南地区一百年间是战乱频仍,争夺淯井盐利,是造致战乱的根本原因。加之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与汉民交易中发生矛盾时,汉族统治者,往往不把他们当人看。处于弱势的“蛮夷”必然生事,矛盾的某一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索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所以《宋史》有“监不得人,往往致寇”的记载。历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梓州路转运史寇瑊大规模用兵,但“蛮夷”仍“叛服不常”,这样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北宋王朝不得不建军驻兵以解决淯井监西南、东南少数民族问题。
建军当命名,军为什么称长宁?《舆地纪胜》说的非常清楚,是“取十州之美名”。 淯井监所辖十州中长宁一名美在哪里?当然在长宁“长久安宁”之意也。再我们从军辖武宁、宁远、安夷、清平等寨名,也可清楚地看到宋王朝希冀解决这一地区的民族矛盾,而得长久安宁与和平的决心。
此后,长宁虽历元由军改为州;历明太祖朱元璋撤消元朝时所建的长宁州,设置长宁、安宁二县,很快发现长宁这一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于是仅两年,便合二县为一县,长宁当然比安宁更吉祥如意,合而为一的两县自当定名——长宁。近九百年的时间里长宁由军而州,由州而降为县,辖区也有极大变化,但希冀长久安宁则是人们的共同愿望,所以以长宁一名为建制名称至今,而长宁也的确是不辱此美名,从南宋起特别是明朝一代,如凤凰涅槃一样,成为了川南文明的翘楚。
新闻推荐
当谣言披上科学、民族、伦理甚至所谓真相的外衣,还有多少人能保持清醒和警惕?互联网时代,我们看似知道的越来越多,但事实上离真相却越来越远。自从有了互联网之后,人们获取知识似乎变得非常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