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收拾杂物,翻出了不少老照片。儿子指着我大学时期的一张照片说:“这是叔叔。”引得妻子好一阵笑。
我说:“那是我,是我大三的时候。”儿子说:“骗我的吧,这明明是叔叔。”“没骗你,是爸爸,这照片还是我帮他拍的。”妻子说。“那怎么变成光头了?”儿子问。这让我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
怪不得儿子,那照片的确和现在的我连不到一块——一个是春意盎然的三七开,一个是一闪一闪亮晶晶;一个是略显青涩的大小伙,一个是貌似深邃的成熟男。
没有谁比我更纠结我的头发,为阻止头发脱落,我尝试过很多种防脱育发产品,效果是零,该掉的照样掉,该长的一根也没见长出来。后来我想,那些产品也许是好的,问题可能出在那些注意事项上——不能熬夜,不能焦虑,不能有太大压力……我哪一条能做到呢?
好在我这发型不孤单,同事中就有两个——“老李”“老何”,这两位其实都很年轻,只是实际年龄与面相差距太大,尤其是老何,所有头发加起来不超过50根,三十出头怎么看都像过了耳顺之年。
我和“老李”“老何”聚在一起话题往往跟头发有关,不自觉地念叨起植被茂密时的美好时光,也都为留住头发做过大量的尝试,后来均被证明是徒劳,仿佛头发离开的旨意是无可撼动的。总结起来,并非头发无情,个中缘由跟恋爱、婚姻、家庭、事业有关,跟房子有关。
有句话颇耐人寻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人的行为很多时候都由不得自己,尤其像我们这些到城里追逐梦想且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注定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和压力。
前段时间有个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很火,一时间大家都在议论这个,我就想我的头发去哪儿了,于是情不自禁暗自悲伤起来……
头发去哪儿了?在马不停蹄的奔波里,在匆匆的时光里。
南方寺
新闻推荐
又是一年青少年选择。11日,由福克斯(Fox)广播公司举办的美国青少年选择奖公布2014年度获奖名单,折射出当下13岁—19岁美国年轻人的口味和偏好。成绩单上,《饥饿游戏2》《分歧者》和《星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