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热点 娱乐八卦 明星新闻 电视剧 电影 综艺 音乐
地方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正文

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人,都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嗜书成性,爱书成癖,甚至为书疯魔痴狂。为书痴狂的名人

来源:内江日报 2014-01-29 03:47   https://www.yybnet.net/

曲波“挖书”

当代文学名著《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12岁时读《说岳全传》,对书中秦桧非常痛恨。一怒之下,将书中所有的“秦桧”二字都用刀子挖掉,未曾想连背面的字也给挖掉了,他怕父亲责怒,赶紧向父亲解释。父亲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给他又买了一套《说岳全传》以示嘉许。

鲁迅“补书”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每次看书,他总是先洗手,一旦发现书脏了,就小心将它擦干净。他还学会了补书的本领,备有一套小刀、锥子之类的工具,如发现书有破损,便立即修补,使之面目一新。

余光中“玩书”

书是用来读的,而台湾诗人、散文家余光中,阅读之外,还要对书“欣赏把玩”。所谓读,即读书的内容;所谓玩,即玩书的外表装帧、插图之类。一般人买书,多视其内容来决定取舍;而余光中先生,看到精美华丽抑或装帧考究的书籍便一见倾心,也顾不得内容是怎样的。他曾经这样来形容自己“欣赏把玩”书籍的情形:“资深的书呆子通常有一种不可救药的毛病。他们坐在书桌前,并不一定要读哪一本书,或研究哪一个问题,只是喜欢这本摸摸,那本翻翻,相相封面,看看插图和目录,并且嗅嗅(尤其是新的书)怪好闻的纸香和油墨味。就这样,一个昂贵的下午用完了。”

华罗庚“猜书”

华罗庚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猜想书会分为几章几节去写,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所南“沉书”

宋代著名学者郑所南,他把文天祥抗元、张世杰崖山保卫战等重大历史事件记载下来,写成《心史》一书,为避过元兵的焚毁,他把书稿装进铁匣里,外加密封,沉入苏州承天寺古井里。明代崇祯十一年,因久旱井枯,乡民掏土时意外发现书稿,使这部沉埋350多年,绝无仅有的史书重见天日。

刘绍棠“敬书”

作家刘绍棠爱藏书,他家中的书十个书柜也装不下。他说:“其实我这些书没有一本贵重的,只是不忍定时清理,卖‘破烂儿\’换酒喝,我出身于文盲世家,我家没有文化的老人视字为圣物,教育我自幼敬惜字纸。”

王亚南“绑读”

我国《资本论》第一个完整三卷中文全译本的译者之一、经济学家王亚南,1933年在由红海向欧洲驶去的船上,因遇风浪,大船颠簸得叫人无法站稳,他便请服务员将他绑在椅子上,聚精会神地读起书来。

闻一多“醉书”

诗人闻一多新婚那天,亲朋好友一大早就前来贺喜。可好久不见新郎出来,大家都以为他更衣打扮去了。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口时,人们才在书房里找到他。他仍穿着那件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兴味正浓。家人都说这个大喜时刻不能让他看书,因为他一看上书就“醉”。(羊城晚报)

新闻推荐

张宗基文图于蓝生于年今年已是岁高龄她于年赴延安参加

◇张宗基文/图于蓝生于1921年,今年已是93岁高龄。她于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就读于抗日军政大学和女子大学。曾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实验话剧团、东北文工团、东北电影制片厂、中央实...

相关新闻:
今天是个好日子2014-10-04 02:09
猜你喜欢:
评论:(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人,都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嗜书成性,爱书成癖,甚至为书疯魔痴狂。为书痴狂的名人)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