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热点 娱乐八卦 明星新闻 电视剧 电影 综艺 音乐
地方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正文

2013年:国际热点带来的启示

来源:桂林日报 2013-12-16 13:51   https://www.yybnet.net/

2013年的世界,云谲波诡,国际热点此起彼伏:有的峰回路转,化险为夷;有的暂时缓解,但危机犹存;有的则持续发酵,尽头难见……

国际热点发生、演进和结局背后的深刻渊源,给人以深深的启示。

抑战谋和谈判永不过时

这一年,最挑战世人神经的,莫过于美国以化学武器为由威胁对叙利亚发动军事打击。特别是8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暗示他决意绕过联合国对叙动武。此言一出,将紧张局势推向高潮,使本已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又面临外部军事干涉的危险。

9月,俄罗斯提出“以化武换和平”方案,并随后与美国就销毁叙化武达成协议,叙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叙化武问题的第2118号决议,要求叙利亚与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和联合国合作,消除其化武计划。

这些和平外交努力,使美国等西方国家丧失了军事干涉叙利亚局势的借口,叙利亚得以免遭外国军事入侵的浩劫。

在这场危机中,国际斡旋,特别是俄罗斯和中国的积极斡旋、促和促谈发挥了很大作用。安理会内部的艰苦谈判也功不可没。

伊朗核问题一直是令人担心的可能引发中东新冲突的潜在诱因。美国一直表示,为解决伊核问题,不排除动用军事手段的可能性;以色列更是反复宣称保留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的选择。

令人欣慰的是,临近岁末,伊核问题柳暗花明,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英、法、俄、中、德)在日内瓦就解决这一问题达成初步协议,伊朗同意暂停生产5%以上的浓缩铀、稀释或转化库存的丰度为20%的浓缩铀、同意让其核设施接受从未有过的国际监督,西方国家则放松对伊朗的制裁。这一协议大大降低了伊核问题引发战争的可能性,有力维护了中东的稳定。

无论是叙利亚化武危机的基本解决,还是伊核问题的明显缓和,都得益于国际社会坚持不懈的斡旋和调解。

没有联合国以及中、俄的斡旋,一些国家军事打击叙利亚的脚步不会戛然而止;没有持续10年之久的国际谈判,特别是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的反复磋商,寻求妥协,美、以对伊朗的军事威胁就难以缓和。

和平的实现,首先在于对和平目标的执着追求、对和平手段的坚守,以及对大国动武冲动的坚决遏制。

西式民主非照抄即可用

这一年,埃及、泰国等国局势剧烈动荡,甚至引发流血冲突。

在中东的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被推翻后,来自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的穆尔西通过选举当上了总统。然而,在穆尔西执政的一年里,支持他和反对他的大规模游行此起彼伏,冲突不断。今年7月,埃及军方以穆尔西未能解决国家面临的危机为由,解除其总统职务,并将他送往秘密地点羁押。军方同时接管了政权。

穆尔西的下台,是以他及穆兄会为代表的伊斯兰势力与以“全国拯救阵线”为代表的世俗自由派激烈较量的结果。这一较量,既是对“后穆巴拉克时代”权力和利益的争夺,也是埃及两条政治道路之间的冲突,即让国家朝伊斯兰化还是朝世俗化方向演进。

穆尔西下台了,但埃及局势并未平复,他的支持者仍在不断举行抗议示威。埃及的首次多党选举没有为国家带来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

在东南亚的泰国,选举政治已经实行了多年,但近些年来,这个国家的局势却持续动荡。11月底前后,代表中产阶级利益、支持反对派的“黄衫军”与代表草根阶层利益、支持现政府的“红衫军”轮番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黄衫军”还多次冲击政府部门和总理府,试图以此逼迫通过选举执政的英拉政府下台。

12月9日,总理英拉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提前大选,现政府将作为临时政府继续履行职责直至明年大选。但反对派不为所动,仍号召反政府示威者继续集会,以迫使英拉交出临时政府总理职位。

无论是埃及还是泰国,西式民主的运行都出现了严重问题。西式民主产生自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其运转需要相应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简单地移植到其他国家,势必“水土不服”。在民众法律意识淡薄的国家,“民主”更会成为一些政治势力煽动暴力、胡作非为的借口。

无情的现实一再证明,一种能够达成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政治机制,绝非简单照搬照抄就可以建立起来并有效运转的。

超级大国常让世界不安

这一年,超级大国美国发生了一起让许多国家深感震惊和不安的负面事件——— 大规模秘密监控电话和网络。

6月初,美国国家安全局前承包商雇员斯诺登通过媒体揭露,自2007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一直在开展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直接接入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心服务器,挖掘数据以搜集情报。通过这一手段,情报人员可直接接触所有用户的音频、视频、照片、电邮、文件和连接日志等信息,跟踪互联网使用者的一举一动以及他们的所有联系人。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参与了这一项目。这一消息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随着时间的推移,斯诺登披露的信息越来越多,人们才知道,美国政府秘密开展的信息监控项目远非“棱镜”一个,其监控内容之多,涉及范围之广,超乎人们想象。监控对象不分官民,无论敌友,从本国普通民众,到外国民众、企业代表、政府官员,再到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巴西总统罗塞夫、墨西哥总统培尼亚等在内的外国政府领导人,都成为美国的监控目标。美国监控丑闻的曝光,不但引起多国强烈抗议,更引起各国对美国的警惕。

美国向来标榜自己是重视“自由”和“人权”的典范,并常以此为由指责他国,甚至干涉他国内政。而当美国大规模监控美国公民及他国民众和领导人的通信和网络活动信息被揭露时,美国却只强调美国的安全需求,避谈这种行为对他国民众自由和人权的严重侵犯、对全球信息安全的严重威胁。

过去,因为美国曾遭“9·11”恐怖袭击,国际社会对其采取的某些安全措施予以同情和宽容,但现在人们才明白,在“反恐”名义下,美国寻求的远不止安全利益,还有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外交利益,为此所采取的手段几乎不受任何道德约束。

面对这种现实,其他国家加强数据信息保护立法,提高通信、网络等领域的安防水平,确保本国的信息安全,显得尤为紧迫。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新闻推荐

悉尼一咖啡馆发生劫持人质事件

十二月十五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一名逃离咖啡馆的女人质跑向警察。新华社/路透...

相关新闻:
我和宝宝看相册2014-03-23 11:35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2013年:国际热点带来的启示)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