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在莫斯科比柳廖沃地区,民众与警方发生冲突。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南部城区13日发生骚乱,警方拘留大约380人。骚乱由一桩遇害者为本地人的杀人案诱发,而嫌疑人据信是一名北高加索人。
莫斯科全市提升警戒级别。俄罗斯移民联合会提醒外国人不要前往公共场所。
事件起因由一起刑事案引发
这起事件由一起刑事案件引发。凶杀案遇害者名为叶戈尔·谢尔巴科夫,25岁,莫斯科人,10日晚在南部行政区的比柳廖沃与陌生人发生口角,被刀捅到心脏,当场死亡,凶手逃逸。
俄罗斯联邦调查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说,谢尔巴科夫与女友回家途中与陌生人发生口角,随后被杀。当地警方公布的闭路电视监控录像显示,嫌疑人是一名男子,而一些俄罗斯媒体推断,嫌疑人是一名来自北高加索或中亚地区的移民。
2010年12月,大约5000名球迷和极端民族主义者在克林姆林宫附近马涅什广场集会,悼念一名在与北高加索人冲突中遭枪击身亡的年轻球迷。集会演变为骚乱,一些年轻人攻击防暴警察和他们认为不是俄罗斯人的路人,数十人受伤。
现场冲突千人集会演变为骚乱
当天下午,一些莫斯科市民在杀人案发生地点集会,抗议当局缉凶不力。莫斯科地方媒体报道,大约1000人参与集会,包括当地居民、议员、球迷和极端民族主义者。一些人呼喊“俄罗斯人的俄罗斯”和其他极端民族主义口号。
前一天同样有不满警方破案缓慢的集会示威。只是,13日的集会演变为骚乱,一群年轻人把矛头对准附近一家商场和一处菜市场,认定那里藏匿凶手。莫斯科市郊的商场和菜场经常雇佣北高加索移民。骚乱者强行闯入商场,打砸橱窗,纵火,投掷烟幕弹,甚至封锁街道,同时呼喊口号,随后冲击那处菜场。
警方抽调大量警力赶赴现场,出动直升机。骚乱者与警方对峙。法新社援引目击者的话报道,骚乱者扔空啤酒瓶子,向警方投掷棍棒和锤子,警方则以警棍“伺候”。
“5名警员在抓捕过程中受伤,”俄罗斯新闻社援引一名警方发言人的话报道,“4名警员在现场接受治疗,另一名警察——— 骚乱现场的一名警队指挥官受重伤。”
一名中年妇女告诉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我无法相信这样的骚乱发生在我们的城市。”另一名妇女说:“我现在不敢让孩子们上街。”
提升警戒警方关闭市中心红场及马涅什广场
俄联邦内务部长弗拉基米尔·科洛科利采夫当天召开紧急会议,下令提升莫斯科警戒级别,警察结束周日休息提前返回岗位,同时要求尽快侦破诱发骚乱的凶杀案。
莫斯科警方启动“火山—5”行动方案。上一次启动这一预案是2010年3月莫斯科地铁连环爆炸袭击后。作为预防措施,警方关闭市中心红场及马涅什广场,向其他广场、火车站和地铁站加派警力,对所有街道加强安全措施。
莫斯科市长谢尔盖·索比亚宁要求加紧调查、尽快捉拿凶手,依法追究制造混乱者的责任。警方悬赏100万卢布(约合3.1万美元)缉拿凶手。
及时提醒外国人最好不要前往公共场所
莫斯科市南部行政区13日宣布成立打击非法移民指挥部,打算以街头巡逻、突击检查、入户排查等方式打击非法移民。
俄罗斯移民联合会主席穆罕默德·阿明建议外国人保持警惕,最好不要前往公共场所。他说,莫斯科不同地区都可能发生攻击事件,“极端民族主义者相当嚣张”。
莫斯科警方12日说,警方确认并逮捕87名“在俄罗斯联邦非法居住的外国公民”。次日,警方宣布当天在北部城区拘留大约60人,这些人因债务纠纷发生争执,与南部城区的凶杀案或骚乱无关。
俄罗斯新闻社说,俄罗斯近年来发生一系列包含种族或民族因素的刑事案件,引发一些本地人非法集会,抗议当局破案不力,同时把怒气撒向少数族裔。
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多次警告,在俄罗斯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因民族和宗教因素发生暴力冲突将十分危险。他本月初说,建筑业等行业需要外来劳工,同时,在包括贸易在内的其他领域需要限制外来劳工。
■国际观察
民族意识正被胡乱挥舞
11月4日是俄罗斯的“民族团结日”。此节日自2004年才在俄罗斯法律中被采纳为公共节日。在法律草案中提到,1612年11月4日,在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的领导下,俄罗斯人民从波兰武装干涉者手中解放了莫斯科,民族团结日也正是由此而来。
而去年俄罗斯庆祝人民团结日后,一项最新民调结果却是,半数以上的俄罗斯人没有感受到民族团结。这几乎就是对去年团结日当天的最大规模活动——— “俄罗斯游行”的准确注解。
当天,数量众多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在游行的队伍中,多为年轻人,他们甚至身着纳粹服装、戴面具、行纳粹礼、挥舞纳粹旗帜,他们手持煽动性的标语,高喊着“莫斯科不欢迎外国人”、“把俄罗斯还给俄罗斯(族)人”,并号称要将普京推翻。游行结束后,部分游行参与者与左翼反法西斯主义者之间发生了一些小范围冲突。警察逮捕了25名身着“违规服饰”的游行者。
激进民族主义者的游行会给外族人和外国人产生非常不良的印象。但事实上,此类激进游行并不能代表俄罗斯的主流观点。莫斯科人权委员会负责人亚历山大·布罗德表示,他并不反对通过游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但是民族团结日的游行越来越沦为宣传激进和极端主义口号的舞台。
俄罗斯网民对此也给予了相当关注,大多人几乎一面倒地反对这样的激进民族主义游行。“俄罗斯人是谁?是出生在这个才20多岁的国家的人?是所有曾经的苏联人?还是说俄罗斯人只是那些在证件上写明了是俄罗斯族的人?这些所谓的民族主义行径令人厌恶,且十分悲哀。”
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袁莉夫妇 内地女星袁莉和洋老公林博文(英文名Blaine Grunwald)结婚半年多以来,终于传出喜讯。6月19日,林博文透露妻子袁莉已有身孕,并在微博曝光一张医院B超照,称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