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编辑部的故事》中每
个独立成章的故事都取材于上世纪80年代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全剧贯穿了许多年代感十足的细节。而
今,《新编辑部故事》秉承
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将社会现实一网打尽。如选秀 、明星炒作、择校、幸福指数、盲目上市、旅游陷阱、啃老问题等二十多个话题,让观众感觉事情就发生在身边。
但从结果来看,新版只是选择了时下热点话题,而在“抨击和讽刺”的力度上稍逊一筹,不少话题都只是抛了“砖”而没引来“玉”,不少网友和观众认为,这还是编剧的“修行”不够啊!时尚话题直指娱乐圈稍有过时时隔22年后,杂志《人间指南》改头换面成了时尚杂志《WWW》。社
会变迁,人事变动,电视剧的故事、人物都随之发生了变动。一开篇,郑晓龙就毫不犹豫地将矛头指向了娱乐圈:无聊选秀、无底线炒作是近年来圈里的焦点话题。
首先是运营总监安妮通过关系搞定了电视台选秀节目的“媒体合作”,这和时下各类电视娱乐节目的宣传方式如出一辙,接着安妮成了该节目的媒体评审之一。安妮几杯小酒下肚她恢复大妞本色的“毒舌”点评,一瞬间拉动收视率攀升。现在的电视选秀节目,几乎都在靠着评委“毒舌”、选手“苦情”来提高收视率,与此不谋而合。
老版中的歌星双双如今徐娘半老,于是重回编辑部,希望再火一把。
决心复出的双双学会了无底线的炒作。而现在的娱乐明星们为了提高人气,各种各样的炒作手段都用得出来, 甚至靠绯闻、丑闻。双双的再次出现,恰好是娱乐圈的真实写照。
不过也有观众发现,一些娱乐现象在剧中都有过时之嫌。比如在第六集编辑部招聘一段中,一位女求职者张口闭口还停留在“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Hold住姐”的阶段。而网友们都知道,这几位“姐姐”至少都已经过时两年了。有网友表示:现在流行的是‘好声音 ’,导演怎么不与时俱进地关注一下呢?”
社会话题刨根问底却无结论老版《编辑部的故事》的口碑很大
程度上得益于它在嬉笑怒骂中恰到好处地“针砭了时弊”—— —几乎都是跟当时的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现实性话题。
而在新版剧中,郑晓龙和编剧们也对现实生活刨根问底。如婚外恋桥段,袁帅的同学团团怀疑丈夫有外遇,就找袁帅当“私家侦探”跟踪偷拍;大龄剩男剩女相亲的内容中,安妮被母亲逼着去见面,结果安妮上班出门都要鬼鬼祟祟乔装打扮;映射职场潜规则时,欧小米实习到期和正式上岗之前,各个前辈同事纷纷给她介绍了职场中的注意事项;牛大姐退休后,在小区帮人看摊儿,被骗子骗了钱,映射了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骗术”。
虽然郑晓龙挖空心思要将社会现实一网打尽,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在话题选择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主题的把握却让人捏了一把汗。很多话题只抛出个开头,众多角色一阵戗戗之后,就不了了之,没有结论,更没有观点上的总结描述。
和老版一样,第一集电视剧都叫
《谁主沉浮》,老版里几个编辑各怀鬼
胎争当主编,看得人忍俊不禁;新版空降来一个“安红”做总监,喝点小酒狂飙青岛话,夸张的表演看得人毛骨悚然,网友评价,“看了十来分钟,我不得不承认,我的智商又下降了。”
穆晨曦小保姆进城热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城市家庭对保姆的需求激增,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务工,由此引发了劳务市场的纠纷。剧中,杂志社开辟了为保姆维权的热线,小保姆米继红前来求助。编辑们为她觅得好人家,她却喧宾夺主。
大众偶像高仓健1978年,高仓健主演的电影《追
捕》引起了巨大轰动,高仓健本人也成为那一代人的偶像。剧中,因陷入不伦恋而打算自杀的女孩刘晓红告诉冬宝,自己爱上的老师就是高仓健的翻版。
诗歌的黄金时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代诗歌开始流行,涌现了海子、北岛、舒婷、汪国真等一批诗人。
年轻人之间流行以诗会友,诗歌成为青年人生活的一部分。剧中,才华
横溢的诗人田乔为《人间指南》供稿,
他深沉浪漫的诗人气质深深吸引了戈玲。
登报相亲交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报纸、杂志陆续开辟了相亲征友栏目,大受单身青年欢迎。剧中,戈玲开辟的“鹊
桥”版成为《人间指南》热门栏目,
不但每天征友信件如雪片般飞来,还有妈妈带着儿子登门征友的。
电话入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话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但由于安装价格高,对工薪阶层家庭来说仍是一个“大件儿”。剧中,编辑们在商量装电话的事,被前来投稿的女作家误以为他们是在暗示索要发稿的好处费。考虑到当时装电话需要5000元,女作家心疼钱包,只当没听见。
(王义)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