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热点 娱乐八卦 明星新闻 电视剧 电影 综艺 音乐
地方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正文

“渣土车肇事”为何进不了舆论的风暴眼 □陈方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12-08 09:53   https://www.yybnet.net/

在古城西安,运送建筑垃圾的“渣土车”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马路杀手”。继12月2日10岁女孩琪琪惨死于渣土车轮下之后,12月4日,一位76岁老人在买菜回家途中,被飞奔而来的渣土车夺走性命。5日凌晨,“渣土车”又夺走一名21岁西安男子的性命。

4日连夺3命,这只是12月以来西安渣土车创下的纪录。而据该市交警部门透露,今年以来因渣土车引起的重大交通事故已致51人死亡,渣土车的“疯狂”实在让人愤懑。

如此密集的渣土车事故,事实上并未引起应有的强烈反弹。即便在很容易形成舆论焦点的微博上,相关转发和评论也屈指可数。偶尔有媒体报道一下,也很快轻飘飘地从信息海洋中飘过去;浏览网页,如果不去刻意搜索,你已经很难再记起渣土车造成了多少悲剧。

是“渣土车事故”太个案而不具备普遍性吗?恐怕不是。当下中国很多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渣土车随处可见。是“渣土车事故”不够严重吗?也未必。4日连夺3命的交通肇事频率足以令人惊悚,去年6月24日——28日短短5天里,石家庄、邯郸、张家口三地已发生5起渣土车侧翻事故,造成7人死亡、12人受伤,其中一起还是一家三口的灭顶之灾。

渣土车因“疯狂”而造成的一起起惨剧为何不能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大概只因它不具备“新闻性”吧?所谓“新闻性”很多时候和眼球注意力有关,如果把上述“渣土车”全部替换成“宝马”,舆论还会像现在这样平静吗?为某种现象简单地“贴标签”并非好事,但同为交通肇事,如果车主开的是“宝马”,舆论便乌泱泱地关注,新闻跟进评论聚焦,宝马车主“插翅难逃”;如果是“渣土车”,再严重的交通肇事似乎也很难抓住公众眼球。

是不是“渣土车”司机大多也是弱势群体,其谋生的不易激发了舆论的同情心?这个理由也不能成立,一起起渣土车肇事惨剧早已无法激发公众对渣土车司机的身份同情。在一些城市,“渣土车”甚至也成为“特权车”,交管部门对其违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渣土车事故缺少关注,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在舆论的判定标准里,这样的新闻就和渣土车的名字一样“土”得掉渣,它们不像“宝马”那般惹人注目。

舆论有时候确实势利。甘肃正宁发生了校车惨剧,一时间校车问题似乎成了舆论视野里最值得关注的事件。有些地方个别“校车”发生了侧翻,乘车的孩子们受伤了,媒体也倾力关注。不是说这样的新闻不能关注,我是怀疑,如果不是在目前“全民关注校车”的大环境里,媒体会去关注一起因侧翻而导致孩子受伤的“普通”交通事故吗?

渣土车、宝马、校车,它们因交通肇事导致的悲剧一定程度上说都是“同等级”的,可事实上激起的舆论涟漪却有天壤之别。我们强调生命的平等,同样的悲剧却引起了非等级的舆论反响,我们说这是“新闻性”决定的。可是,很多时候决定“新闻性”的并不一定是车轮下的生命,而是肇事车主的身份标签、领导对事故的重视程度、舆论对同类事件的关注热度,这些要素影响着媒体报道的取向进而左右了舆论的形成。

“渣土车肇事”没能进入舆论的风暴眼,那民众为何不能自发地掀起舆论漩涡呢?只能说,很多时候我们对生命的关怀与敬畏都还停留在表层。对“渣土车”的关注如此,对那些弱势群体的救助何尝不是如此?跟着媒体跟着热点走,媒体和舆论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而真正的公民社会里,成熟的公民也应该独立于媒体和舆论的漩涡之外,学会自主地投放自己的关怀与爱。

(据12月7日《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拍脑门”新政 □小强

今年8月,邯郸推出有奖举报政策,律师殷清利四个月内接连举报问题食品10起,但均无果。他又发现:邯郸奖励政策自相矛盾。在8月8日《邯郸晚报》,头版文章是《举报食药违法最高奖十万》,文尾注:“内容详见今...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渣土车肇事”为何进不了舆论的风暴眼 □陈方)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