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热点 娱乐八卦 明星新闻 电视剧 电影 综艺 音乐
地方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正文

且说“糊涂文学” □李承志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07-28 18:38   https://www.yybnet.net/

某位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曾有两句戏言:“科学是把糊涂的问题弄明白,文学是把明白的问题弄糊涂。”

这位科学家的本意是强调科学本身的“特质”,拿文学来做铺垫。作为科学家的“一家之言”,是有道理的。而且,就文学的外观形态而言,也确实不能像科学论文那样简明。数学上一加一仅仅等于二,而在人世间,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一个君子加一个小人,不知要生出多少是非来。

但是文学与糊涂的关系也有个讲究,一般地说,它可以表现糊涂,但不能宣扬糊涂;它可以通过糊涂,但不能止于糊涂。也就是说,它推出了一大堆糊涂人、糊涂事、糊涂话,最终的目的是提炼出明白,蒸馏出明白。不幸的是,眼下有些文学作品,过分迷恋“糊涂”,有时甚而把本来简明的真理,把本来清澈的生活,把本来有序的人际感情,故意搅动成一团糊涂。

鲁迅的《狂人日记》,写的是个“神经不正常的人”,通篇都是由这位“狂人”的古怪“意识流”组成,但读者读了之后不但未陷入糊涂,而且一下子明白了几千年的事。而眼下有些小说,写的无非是普普通通正常人的“意识流”、“情感流”,读者反倒被弄糊涂了,近乎不知所云。其实这是作家本身的糊涂,怪不得读者的。作家的糊涂,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念糊涂,二是语言糊涂。

何谓理念糊涂?

在商品大潮中,在纷纭复杂的“现代观念”、“现代生活方式”、“现代人际关系”及“多彩存在”面前,眼花心乱,已经怀疑抑或至少是看不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还有个基本分界线,有的甚而是在故意淡化、浊化这个“分界线”,并认为这是“现代意识”。下笔写作,有意强化情节波澜。人与人的多元碰撞是对的,即使是将一男一女的爱情史故意写成一塌糊涂、大离大合、九死一生也不一定不好,但若是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搅成一团浊泥,用它去塑造形象,演示事件,铺展情节,不仅会把读者搞糊涂,而且会把读者搞污浊。

又想玩味“自我”的欲望、私心、个人主义行为,又想让这个“自我”合理、神圣、有美学光彩,这个“理”本身就讲不太通,写出的东西不糊涂那才怪!

文学语言的两大特质是:将作家的主观语言转化为社会的(民族的)客观语言,将一般性直白语言升华为有美学光泽的艺术语言。这两种本事,就叫“通文”。眼下,很有些作家只在“主观语言”里徘徊着、陶醉着、得意着,自诩为“个性化”。时而破坏正常的构词法、构句法而另造怪文,时而抄借舶来语、洋词令奢化自己,总之就是不肯(或做不到)从“主观”走进“客观”。其实,这就是不“通”。直白语言升华为艺术语言的首要标志是文明含量、文化含量的提高。若是滥用粗言鄙语,肆用市井秽言,便是“反艺术”。

说来说去,“明白文学”比“糊涂文学”更接近于文学真谛,品位也高得多。

新闻推荐

中国共产党在应对特大自然灾害中的伟大作用

□荆永月新中国成立62年来,我国面对过多次特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一次次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中国人民有效应对特大自然灾害提供...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且说“糊涂文学” □李承志)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