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热点 娱乐八卦 明星新闻 电视剧 电影 综艺 音乐
地方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正文

城市人的“乡村爱情故事”何以传唱半个多世纪? ——豫剧《朝阳沟》历久不衰的启示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06-21 19:12   https://www.yybnet.net/

□新华社记者 桂娟 李亚楠

1958年豫剧《朝阳沟》在郑州公演,从此,这个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背景、反映城市人的“乡村爱情故事”,激发了无数青年建设家乡的革命豪情,并深深印在了亿万百姓心中,从城市到乡村,至今仍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兴致勃勃地传唱。

这部首演时布景、道具总共花了十余元钱、从未获得过显赫大奖的戏,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在我国戏剧舞台上长盛不衰,再次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火热的生活是经典的源泉。 

人间真情使其超越时代而不衰

建党9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创演《朝阳沟》的河南省豫剧三团的会议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当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怀仁堂看完《朝阳沟》后与全体演职员的合影。它铺满了整个墙面,记录着《朝阳沟》最辉煌的时刻,也是三团最幸福的回忆和最珍贵的财富。

年逾七旬的老团长、《朝阳沟》导演之一许欣,一语道破《朝阳沟》久演不衰的原因:“这是一出有生活、反映人间真情真爱的戏,这正是老百姓百看不厌的原因。”

许欣说,《朝阳沟》诞生在大跃进年代,写的却是人间真情。其中既有银环与拴保的爱情,也反映了婆媳、姑嫂、邻里等感情,还有建设美好家乡的热情等,表现了中原淳朴热诚的民情民风民俗,这使得它能超越时代而不衰。 

《朝阳沟》的作者杨兰春,有着丰厚的生活底子。他抗战时期投身革命,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并与河南省登封市大冶乡曹村的群众结下了深情。后来,这里就成了他戏曲创作的生活基地。 

1957年,杨兰春回到曹村,白天同群众一起担水上山抗旱点种,晚上串门拉家常。村里各种各样人物的身世、脾气、语言甚至走路姿态都很熟悉。1958年,成千上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烈情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了《朝阳沟》。这来自于他多年生活的积累,生活中的银环就在今天的朝阳沟村,拴保是他自己老家一个青年人的名字,老支书、拴保娘、二大娘的语言,都是从群众生活中来的。 

《朝阳沟》搬上舞台后,在城市只演了几场,剧团就分成两个小分队,身背行李,肩扛道具服装,到太行山区演出,接受老百姓的检验。“我们到达红旗渠所在的林县,村民们敲锣打鼓在村头迎接。”许欣忆及当年,“演员们白天和群众一起修水库,晚上联欢演出《朝阳沟》,真是亲如一家人。” 

2001年,三团复排《朝阳沟》,许欣又带领老中青三代演员到河南郏县广阔天地体验生活,还请了20多名知青代表畅谈经历,让演员深入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拴保的扮演者王善朴和知青典型卢忠阳,保持了50年的友谊。 

因为《朝阳沟》的缘故,曹村把村名改为朝阳沟村,并成为三团的生活基地,演员们经常到朝阳沟村“走亲戚”。

角色与演员融为一体

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朝阳沟》拍摄成戏曲艺术片,《朝阳沟》从此红遍大江南北,其拷贝发行量位居当年第一。50多年来,《朝阳沟》的中文、外文版本共计20多种,舞台戏在全国各地演出了3000多场。 

作为一个有着极强地方色彩的戏种,缘何能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人们的喜爱?

“《朝阳沟》有很多段好的唱腔,如‘亲家母对唱\’‘人也留来地也留\’‘高兴得我心里没法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是它能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基础。”许欣说,“《朝阳沟》在豫西豫东调的基础上,吸取了吕剧、武安落子、道情等多种戏曲元素,形成了新的唱腔风格和豫剧流派,它呈现出的清新、明快、活泼、热烈、豪放的舞台气氛,让人耳目一新,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此外,《朝阳沟》所塑造的银环、拴保、老支书、拴保娘、银环妈、二大娘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就连没有一句唱词的巧真也形象鲜明。《朝阳沟》真正做到了角色与演员融为一体,在观众心中,银环就是魏云,拴保就是王善朴。71岁的魏云辞世时,引发了人们无尽怀念。“我们都是七八十岁的人了,可一到街上,大家看见杨华瑞,还喊她银环妈。”王善朴总这样自豪地说起自己的老伴。

2003年,年近80的王善朴应邀到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当嘉宾,当他看到2岁半的刘道阳有模有样的唱着“我决心在农村干它一百年”的唱段时,心中十分欢喜,立即将他收为徒弟。“这是年龄最小的拴保,”王善朴说,“几十年来我收了许多拴保徒弟,有工人、农民,还有企业家。”

朝阳沟精神代代相传

作为我国现代戏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朝阳沟》无疑已成为经典。剧中表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事件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它仍然闪耀着现实的光彩,并给今天的人们带来诸多启示。王善朴说,《朝阳沟》全体演职人员都把这个戏、把戏曲舞台,看成了最神圣的事业,“舞台就是殿堂”。 

在复排《朝阳沟》时,需要用到的一些小道具,如银环挑水用的扁担、水桶,背的书包,锄下来的麦苗,还有老支书的烟袋等,还都是原来剧组制作的。这些个“老家什”被三团的“老道具”刘庆生像宝贝一样地认真保存着,严格地看管着。“刘庆生管理的道具谁也不能随便动,三团都知道。” 

《朝阳沟》的每个角色,都有好几个演员担当,有三个拴保、四个银环。这也给三团留下一个好传统,观众至上,每排一个新戏,必须有两三个演员担任同一个角色,一方面,大家都有排练的机会,另一方面,万一哪个演员有个头疼脑热,马上就有人可以顶替,不误场不耽误老百姓看戏。

河南省豫剧三团团长汪荃珍说,这么多年来,三团下乡演出时,《朝阳沟》是乡亲们必点的一道“大菜”,很多时候都是开场戏,而每次演出,都引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味。“我是听着《朝阳沟》长大的”,这是三团人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50多年了,《朝阳沟》没有得过一个大奖,但让观众记住比啥都强。”汪荃珍说,“它活在百姓的口碑里,是永远的《朝阳沟》、不朽的《朝阳沟》。”

(新华社郑州6月17日专电)

新闻推荐

“兄妹”变“恋人”

中国花滑双人滑荣获世锦赛、奥运会等至高荣誉的同时,也孕育了让所有人都艳羡的两对情侣组合“老大”申雪/赵宏博和“老二”庞清/佟健。如今,张丹/张昊这对昔日中国双人滑的“老三”也如冰迷所愿爆...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城市人的“乡村爱情故事”何以传唱半个多世纪? ——豫剧《朝阳沟》历久不衰的启示)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