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团建和团建的差别,不亚于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很难一概而论。
我看微博上有个7768人参与的网络投票——如果可以选择,你会去团建吗?——结果有6087人选择了,“不会,团建是大型尴尬现场”。
巧合的是,我上周刚参加了公司团建,还真没什么强烈的不适感。同事们如果不是演技太好、太会掩饰的话,看着普遍也挺开心的。
当然,我们部门的团建比较佛系,拉到郊区一个酒店住下,除了晚餐是所有人参与,喝了点小酒,聊了两个小时的天,其他活动都是自愿。
但是我今天又看到一条热搜,说的是年轻人为什么如此反感团建。
仔细看了看,网上用来说明“反感团建”的例子,确实有一点尬。常见的是搞各种军事化拓展、玩各类信任游戏,还有更狗血的,比如要讲领导对员工、员工之间的感人故事。这就像有网友吐槽的,让一个打工人非要干演员的事,也没给演艺圈的薪水啊!
像我们公司的这种佛系团建,大概算是一种准福利。公司给大家提供个吃喝玩乐的机会,表明不仅在乎大家的工作,还希望大家开心,有工作之外深入交流的机会。而创造这个机会本身,就是一种企业价值观的传达,其实不需要额外的语言。
即便有人还是会觉得占用自己时间,自己并不希望在工作之外和同事有多深入交流,但面对佛系团建,反感的程度也会低一些。毕竟团建的组织者,没有表现出太强的“侵略性”。
相反,有的公司则是把团建当成一种“洗脑”,洗得还不怎么高明。我就听一个朋友抱怨过,他们公司有一回团建,把几十个人拉到市区一个公园,搞各种小游戏,听公司主管讲鸡汤故事。
大家都是成年人,有的已混迹职场十来年,早就对这样的鸡汤脱敏。除了浪费时间和恶心人,这样的鸡血团建,恐怕不会有啥积极效果。公司可以适当对员工“洗脑”,但前提是得把人的脑子当脑子才行。别以为那是个可回收垃圾桶,啥垃圾扔进来都能变废为宝。
这么说并不是否定公司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一家企业而言,薪资之外,一定是还要有更柔性的东西存在,才能够加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团建一直被吐槽,但它确实有继续存在的理由。
还得说句可能不太中听的话:经济效益越好的企业,对团建的理解会越从容,活动的安排也越惬意;而发展越是困难的企业,越是容易把团建当做工资激励之外的附加手段。其实,鸡血的团建可能只会让某些组织者自我感觉良好,达到自欺欺人的目的。这种境况的企业,还不如让员工好好加班算了。
设计 祝碧晨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新闻推荐
央视新闻客户端5月23日消息,5月22日,袁隆平去世消息公布后,CGTN李菁菁在个人海外平台发布了这一消息,配文到:“他是杂交水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