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在河北省沙河市,健身爱好者练习太极功夫扇。(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李雪萌
12月17日,“太极拳”成功“申遗”,成为我国第41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喜讯传到国内,自然一片喜大普奔。特别是早有准备的河南温县陈家沟,宣布结果的实时画面话音刚落,得胜锣鼓立即敲响,千人太极表演同步开启,“全球太极人聚焦陈家沟”欢乐行也随即拉开帷幕。
作为东方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太极”之说已有数千年。乘着太极拳“申遗”成功的东风,我们来了解下“拳”之外的“太极”。由大混沌而至大清醒
普通人跟“太极”最近的距离,就是太极拳。毕竟这是广场舞之外广大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健身形式。
然而“太极”的内容却远远比“拳”更丰富、更久远,也更东方、更玄妙。
基本上,太极算是道家的概念。太,是大;极,是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太极是变化之源。它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是形成万物的本源。
作为一个成形的词,“太极”最早见于《庄子》。在庄子那里,它是“道”之下的一个存在: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道家之外,多个文化流派也使用这一概念,比如《列子》里就有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极,宇宙五阶段说法。
中国很多玄妙哲学思想都与《易》脱不开干系,太极也未能免俗。但“易”跟“易”也有不同,“太极”的概念不是出自《易经》,而是出自《易传》。著名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出自《易传》。而根据司马迁的说法,《易传》是孔子所著,这样看来“太极”跟儒家又有深厚渊源。
庄子之后,从汉唐到元明,刘歆、王充、郑玄、孔颖达、周敦颐等等,一直有人对“太极”的概念加以注疏阐发推演,又融入了理学、医学乃至数学、文学的概念。
虞翻说:“太极,太一也”;韩康伯说:“太极者,无称之称”;苏轼说:“太极者,有物之先也”;朱熹说:“太极者,理也”……
结果就是不少后人不但对“太极”本身没搞懂,甚至连解释的话都搞不懂。
不管怎么转注,“太极”是关于宇宙认知的一个概念和观念,这一点大家没有异议。大范畴上属于混沌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它是宇宙浑然一体的元气,是一种虚无,还是一种辩证法。它迷离恍惚地看待万事万物的现象和本质,“万物无外一太极”。在玄而又玄的外衣下,包含着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终极目的是希望人类活动顺应大道至德和自然规律,不为外物所拘,“无为而无不为”,最终到达一种无所不容的宁静和谐的精神领域。
说到太极,不能不说太极图。这是普通百姓对“太极”最为直观的认识。它存在于算命先生的卦摊上,游方道士的道袍上,孔庙大成殿梁柱上,三茅宫、白云观、天师府的门楼上,但凡是中国人恐怕都见到过,堪称“中华第一图腾”。
在《封神演义》里,太极图是太上老君的镇道至宝、至高无上的开天圣器,拥有平定地水火风之威、转化阴阳五行之力、分理天道玄机之功、包罗大千万象之能。玄妙无限、造化无穷,堪称四海八荒第一大杀器。
太极图一般有两种,一是简洁明快的阴阳鱼互纠图,有时候外面还有八卦或六十四卦图案。这是大众所熟知的太极图,传说是宋朝道士陈抟所作,又被称为“先天图”、“河图”、“古太极图”等。
另外一种是“周敦颐太极图”,分为五层,又称“无极图”、“太极顺逆图”、“丹道逆生图”等。这一幅图就是一个哲学体系。周敦颐还专门写了一篇《太极图说》加以解释: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这段文字优美流畅,富有韵律动感,几乎可以过目成诵,建议感兴趣的读者像对《爱莲说》一样“熟读并背诵全文”。是谁在练太极、风生水起?
大约400多年前,河南温县陈家沟的习武世家陈氏家族传人,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取名太极拳。随后广开传拳之门,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
民间传说中,太极拳还有另外一个创始人,他是张三丰。张三丰本是元明之际的一个道士,但在无数口口相传的故事中,特别是近年来金庸、李连杰等人在武侠小说和电影中不断加持,已经成了半仙似的祖师。据说是他长期潜心修行,结合日常生活,观察世间万物变化,研究阴阳、五行、八卦相生相克之理,在百岁之际创立了太极拳。
太极拳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长期以来跟京剧、书法、丝织一样,一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张艺谋的申奥宣传片,第一个镜头就是打太极拳的画面,奥运开幕式上也有太极拳表演。
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多位“民间太极高手”的各种非正常表现,太极拳大有“人不黑我我自黑”之势,特别是几位“大师”在实战中的脆弱表现,关于太极拳的非议之声四起。
就算没有此番“申遗”成功的消息,近年来太极拳也是热搜榜上的常客。它有一群大牌粉丝,周星驰、冯德伦、赵文卓、吴京,都是太极迷弟。隔三差五就有以“太极”为名的影视作品推出。甚至远在好莱坞的基努·里维斯,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太极侠》。
尤其是马云,堪称太极拳当代最有名的爱好者,他说太极综合道、儒、佛三家的精髓,“道家是领导力,儒家是管理水平,佛家是管理人心,太极结合三层,大家练了之后其乐无穷”。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只有谁练谁知道,但他那么有钱,说什么好像都有道理!
可以说,太极拳,早已打破了武术流派的次元壁,成为一个大众流行话题。键盘侠、企业内退人员、社会精英、楼下大爷、三舅妈,人人都能说上几句,而且都认为对方根本不懂。
关于太极拳,电影《推手》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
《推手》是李安的成名作,其“父亲三部曲”的第一部。从小练习太极拳的朱老退休后,被儿子接到美国生活。与美国儿媳完全没有共同语言,生活习惯也互相格格不入。他们一个在这边打太极拳、一个在那边用电脑写作,东西两种文化冲突尖锐。儿子则成了左右为难的“双面胶”,一方面遵循中式的孝道,另一方面又顺应西式的家庭生活,打算把父亲送去养老院、撮合父亲与陈太太的黄昏恋。
影片直接以“推手”为名,用意很明显,其关注点是两个人、两种文化的牵制、融合与平衡。这正是太极推手的核心理念。
“太极”出圈记
喜爱、尊崇太极的,除了中国,韩国当属第二。他们直接以太极旗作为国旗,国家宠物名为太极虎,国宝之一是太极参,传统非遗之一还有太极纸扇。
太极、太极文化、太极拳,都源自中国,基本没有争议。但作为重要标志的太极图,却并不是中国所独有。
从几何角度来看,太极图是一种简单的图形线条,类似的符号出现在许多的文化中。在对自然的观察和艺术创作中,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绘出了同样的图案。5000—7000年前,东欧乌克兰一代的特里波耶文明中就有黑白双鱼互纠图(他们还有“卍”字图)。公元前五世纪,西欧的凯尔特艺术中也出现了与太极图相似的图案。后来在罗马帝国的军服徽章以及盾牌中,更是出现了与远东地区几乎完全一样的太极图图案,只是颜色不一样。
近代对太极图形情有独钟的还有新加坡,他们的空军机徽是太极图标,两条“鱼”还戴着眼睛。
最为传奇的是,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的大物理学家、量子力学之父玻尔,被丹麦政府封为勋爵后,按照惯例,爵士徽章上应镌刻授奖人的族徽。于是玻尔亲自设计了自己的族徽,中心位置是一个太极图。还在上方刻下一句箴言:对立即互补。
如果说别的太极图都有可能是巧合,但玻尔的太极图是真正的中国太极图。因为他来过中国,还在中国看了京剧《封神演义》——前面说啥来着?太极图是《封神演义》里的第一大武器。
当时玻尔看到太极图目瞪口呆,认为他的基本粒子原理、波粒二象性等原理均可用它作为基本模式来阐释。
人类科学文明冥冥之中或许的确存在一种暗示与互通,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遗产,无论是物质还是非物质,都值得继承与发扬。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13日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三件国宝亮相《国家宝藏》第三季第二期。节目中,沈腾、陈建斌、富大龙三位影视演员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