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则警察和毒贩“约架”的法治新闻,长期被忽视的东北短语“你跟谁俩呢?”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相比知名度最高的“你瞅啥?”,“你跟谁俩呢?”似乎更能体现东北人对于人与人之间距离感的定义。
东北人长期被全国各地人民诟病太过不见外、完全不拿自己当外人,上来就把陌生人和自己划归同一阵营使用“咱”描述自家亲戚和个人经历。这种被强调个体性的都市人诟病的问题,反映了东北人性格的另一个侧面,自来熟,最开始往往会预设一种较为亲密的关系。
而“你跟谁俩呢?”显然就是一种断开这种预设的亲密关系的警告。用蔡健雅的歌词讲,就是“当我从你眼中发现我已是/陌生人了”。
赵本山小品一度叱咤春晚十余载,把一批徒弟带上了更大的舞台,并形成了一种东北艺人的群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域性的人际关系预设以及这种预设带来的亲近感。
走到第十一季的《乡村爱情》系列也得益于这个预设,它设定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山村,靠人流进流出维系着故事的流动性,观众很容易发现这个东北乡村故事预设了人和人亲密的关系,无论新面孔在这个封闭空间内驻扎多久,他或她都很快会融入既有的故事线中,几乎不会产生什么激烈的排异反应。
从2006年第一部开播拍了五百多集走到现在,《乡村爱情》系列靠的不是剧情,是观众和象牙村里鲜活的人物之间的感情。
《乡村爱情》海报
网络文学界的“种田文”概念来自电子游戏,核心是策略,主张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后来变成了大宅院里的家里家常。相对的,《乡村爱情》则是一部纯正的字面意义上的“种田剧”。到了第十一季,仍能看到升级成祖辈的第一代主要角色下地干活伺候牲畜。当然也有“策略”的部分,上一季争当村干部、这一季争评困难户,也都是村里头有盘算的人家需要谋划的事情。
喜欢不喜欢《乡村爱情》系列和出身城里乡下、关里还是关外都没什么关系,喜不喜欢《乡村爱情》和追不追养成系偶像明星差不多,追小偶像看的是小偶像在舞台上逐渐找到自己的发光点并绽放光芒,追《乡村爱情》看的是人物在日常中的“表演”和时代背景下的经历,都是提供一种陪伴感,观众情感需求不一样,没有高下之分。何况《乡村爱情》这一季象牙村舞王赵四还久违地跳了舞,才艺上也不输人不输阵。
刘小光饰演赵四
真要较真,《乡村爱情》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戏剧创作,它没有绝对的主线人物,一季的小情节和主线情节没有实质上的关联,人物情绪递进和起伏都很平淡。人物性格稳定,没有什么成长,演员称不上有什么表演,完全就是不加雕饰一味强化人物特色的自然演出,镜头调度和剪辑就更别提了,早期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突出人物性格缺陷和生理缺陷,观众和人物熟悉了之后这招也不用了,越拍越平淡也是趋势使然。
《乡村爱情》唯一的坚持就是人物本质上的善。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悲还是喜,象牙村每一季展示的伦理道德都是一致的,好人和善的道德主体和道德行为最后会化解困难和矛盾、消除灾厄,让村子里的小人物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道德处境和精神状态,这是来自中国乡村最朴素的观念,它的底色是温和的、柔软的,只有小矛盾没有大冲突。
马心怡饰杜小双
道德层面的“善”和精神层面的“向上”是《乡村爱情》尽管又土又俗仍然能够长盛不衰的秘诀。当然它也在这个都市情感和古装言情大行其道的影视领域中提供了绝无仅有的乡村面貌,在《乡村爱情》第十一季里还能看到在东北城市近乎绝迹的骡子拉的车,形状不规整的西瓜,长途旅行中才能瞥见的绿油油的农田和青山……
《乡村爱情》的成功和坚持就是农村自我展示的最后一扇窗口,只有让乡村居民自己说话,才能表现他们在文化生活的位置。在小视频兴起之前,《乡村爱情》多少带有一些迎合猎奇偏好制造情境奇观的取向,但现在《乡村爱情》的剧情已经完全不如小视频来得刺激精彩了,象牙村在衬托之下显得平静而温和,像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之乡,倒不至于只知有汉不知魏晋,城市科技在这片土地上也有普及,但对人和封闭小社会的改变却很缓慢。
当然,随着观众的取向和偏好不断改变,剧中演员不断老去,剧情越来越平淡的《乡村爱情》系列终究会有完结的一天。等到那天来了,也许才会有人怀念它粗糙的剧情和璞玉式的小人物们带来的陪伴感。
新闻推荐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