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超时空
1
最近有人在争论《静寂之地》和《超时空同居》到底哪个bug更多一些。
这两部都是可以一看的电影,于是看到那么多人在聊它们的bug也是吓了我一跳,看着他们在聊,让我产生了这两片都是超级大烂片的错觉。
后来我想,是不是他们把它们当科幻片来看了?或者说,真的它们的逻辑都处理得很不好?
《寂静之地》与《超时空同居》都应该算是高概念电影,由着一个简单的概念出发,在特定情境下发展出一段故事。
《寂静之地》的概念是“这个世界不能发出声响”,《超时空同居》的概念说“身处时空链接点的两人同处一室”,不同的是,一个往惊悚片的方向发展,一个则专注于爱情的小九九。
高概念这些年很流行啊,比如我喜欢的《彗星来的那一夜》,或者接下来的《完美陌生人》都是如此,“如果人类突然集体失忆”、“如果地球再也没有任何食物”都是此类,可设计的情镜千变万化。
所以说,概念本身是没有好不好可言的,就看你做得怎样。
2
《寂静之地》对我来说是80分钟的好电影,虽然偶尔觉得它过于啰嗦了,但“寂静”这个词语做得相当成功,以至于我在影院里听到有人咳嗽,都能感受到那个人尽量压抑着自己的声音。
但显然它的节奏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说瀑布那一段吧,我很能理解这样设计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下面做铺垫,另一方面则是在长期的压抑之后宣泄观众的情绪,但因为处理上的问题,我们难免会问:那为什么不搬到瀑布后面?
要知道,每个中国人都有着水帘洞的认识。
这其实都是最后十分钟需要解决的问题,哪怕给一个怪物巡游到瀑布边的镜头都好,电影需要一个真相大白,当真相大白时需要对前面的不合理做一个解释,但显然没有做到。
《超时空同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它完全靠演员撑起了整部电影,在逻辑方面真是一片惨淡。
尤其是旁逸斜出的陆石屹19年前19年后的阴谋线,这会让人不自觉地思索,既然故事设定不能改变,那难道“老师”不知道?既然消失是同步的那么为什么记忆不是同步的?既然现实世界变成了一个坏人,那么如何让人相信陆鸣的本性是好的?
更让人无力吐槽的是陀螺那一段,嗯,如果你如此装模作样地用“科学”来解释了这一时空错乱的现象,最后出现个陀螺出来,是不是太儿戏了?
所以说,我的脑子里满是这样的疑惑,以至于无法投入这两个故事,虽然《寂静之地》父亲牺牲时我差点流泪,但我也知道那不过是很套路的手段,虽然《超时空恋人》徐峥客串时我笑出了声,但我知道,那不过是徐峥的个人魅力罢了。
捞海底,有本事你换个不认识的人来演演?保证是一脸尴尬。
3
所以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想这和编导对这个“高概念”的处理有关。
事实上当我们回头看那些成功的高概念电影会发现,一部成功的电影,它们面对这个概念,态度往往是截然相反的。
比如说《彗星来的那一夜》,它会详细解释这个概念,但诸如《灵与肉》,它则是抛出一个概念后置之不理。
所以一部高概念电影如果想不被挑bug,要么就下苦功把逻辑做到滴水不透,要么就只把这个概念设置为必然就好了,不要花过多的笔墨试图去解释它。
这是其一。
其二是更高要求的,导演的控制力。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一部电影看的时候异常紧张,觉得精彩无比,但看完和朋友讨论的时候却发现原来里面充满了很多逻辑不通的地方。这其实就和导演的控制力有关。
你在看《头号玩家》的时候不会去想凭什么这个穷小子能接二连三发现秘密别人却不能,你也不会想这么大的公司为什么不想尽办法收揽这个团队而只粗暴地想买卖主人公,这其实是斯皮尔伯格没有给你去思考的间隙。
遇到短板直接跳过,并不给你去思考短板的时间,这其实就是节奏控制的问题,节奏一旦拖沓了,观众便会产生十万个为什么的疑问。
4
当然,这其实不是坏事,《寂静之地》imdb8.0,豆瓣只有6.7,在我这么多年的经验里,这恐怕是外语片难得的反差,它不是黑人电影,不是印度电影,所以中国观众低于美国观众评分这么多,很罕见。
但《寂静之地》低于《超时空同居》那么多我又很难理解了,这让我又产生了是不是电影只需要卖卖萌就行了的错觉。
虽然说这种想法显得毫无意义,但未必不是大势所趋。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如果你问我《寂静之地》与《超时空同居》哪个bug多些,那必然是《超时空同居》,因为《寂静之地》的问题其实不是真的存在多少bug,而是导演的稚嫩使得观众会产生各种疑似bug的疑问,虽然本身的设置也并没有那么完美。
但要说电影到底好不好,我会对两者都持保留意见,《寂静之地》的惊吓手段太单一,只涉及到听觉视觉这些表层上,《超时空同居》太过老套,每一个桥段都像是看过几百遍的。
所以说,高概念啊,并不是你想出一个点子就万事大吉的。
B&C+
新闻推荐
18日,李少红导演的新剧《大宋宫词》曝光了概念海报,采用古典人物画与烫金文字结合,沉稳大气。重要的是平台方公布了该剧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