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工会副主席王海啸视察李宏劳模工作室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工会主席 、 党组成员王海涛为技能竞赛获奖职工颁奖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甘肃省总工会副主席王丽萍在技能大赛现场调研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验证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李宏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职工技能竞赛现场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职工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活动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职工积极投身技术创新活动
日前,“工匠精神”入选“年十大流行语”,再度引发人们对这一热词的聚焦。“工匠精神”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热切地呼唤“工匠精神”。
今年以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广泛动员职工群众推选技术精湛、敬业奉献的“陇电工匠”,并以他们为榜样,动员广大员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历练职业品质,加快打造一支与公司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1年来,该公司优秀人才层出不穷,技术创新硕果累累,为公司和电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对李宏、宋军光、刁国锋、范钟、曹小龙、刘生红、武宇星、瞿士明、冯国庆、张亮这位技术创新能手授予“陇电工匠”荣誉称号。他们是在平凡中铸就伟大的优秀劳动者,是各自岗位上的一颗颗螺丝钉,也是甘肃电力事业坚挺的“脊梁”。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崇高精神。他们的事迹正在全公司广泛流传。
当大国工匠身上集中体现出的“工匠精神”成为社会气质、时代气质,国家的创新发展也就有了坚实根基和有力支撑。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不是工匠大师特有的殊荣,每一个坚守工作岗位兢兢业业的劳动者都是“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
持续开展的群众性技术创新孕育出丰富的创新成果,推动了甘肃电网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甘肃电网建设的风雨历程中,无时无刻都凝聚着坚持科技创新、加速科技进步的努力和成果。
年月日,在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送展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接地引下线弯制器”获得俄罗斯议会国际科技合作与发展司授予的发明金奖。成为个参展项目中个获得国际发明金奖的项目之一。
随着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的发展,工程达标验收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此,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机具设备分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于年4月成立课题、商讨方案,最终发明出“接地引下线弯制器”。他们巧妙地利用通用工具液压剪线钳的液压装置提供动力,不仅无需电源、一机多用,而且轻巧美观、便于携带,彻底改善了施工工艺缺陷。目前,该科研成果已在酒泉-湖南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蒙西-天津南线路工程中广泛应用。
在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转变中,甘肃省电力公司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该公司近年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搭建科技成果内外部转化平台,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意识,深化创新成果在工程中的应用。
“工匠精神”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不仅仅为了创造而创造,工匠创造活动应当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可以是经世致用的。
大型发电机定子槽楔周期性松动是困扰国内外发电企业的突出难题。不过这一难题目前已被刘家峡水电厂高级工人技师王恩选一举破解,由他自主创新的新型安装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定子槽楔的松动问题。刘家峡水电厂经过防松改造后的3台大型发电机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以及机组长周期运行后复检,证明由该方法处理的槽楔装配紧度复检如初,定子整体正常稳定。
该项技术的采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大大提升了定子铁芯的使用寿命,取得了显著的发电厂运行经济效益。这项创新成果已经应用于该厂3台发电机组,从发电成本创造产值计算,取得的经济效益达多万元。这一成果在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荣获“发明奖·创业奖”银奖。
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由多项技术与工艺构成,使用的最新材料全部立足于国内生产和国内可以方便采购的国外原材料。项目研发中产生的项主要技术或工艺,是以前没有使用的新技术,不仅其他水电厂没有使用过,国内电机制造行业也没采用,具有国内自主的知识产权。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甘肃省电力公司以此为信条,不断开拓科技创新新局面。该公司工会出台了《甘肃省电力公司职工创新活动管理办法》,广泛征集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每年组织专家对成果进行评审。据统计,近3年该公司各基层单位申报创新成果6项,其中1项获得全国职工创新优秀奖,6项获得全国能源化学工会职工创新奖励,项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和甘肃省职工创新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3项获得全省十大先进操作法,项获得省公司职工创新成果奖励。
这些成果无一不是甘肃省电力公司基层班组职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创意火花,每一项成果都为该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专业领域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多年创新实践的经验和成果表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在企业转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引领作用。
“工匠精神”的内涵除了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之外,还应该具有协作和配合的内在要求,需要参与主体都在自己负责的节点上一丝不苟,精准发力,对工作疏漏保持“零容忍”。于是,“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
自年起,甘肃省电力公司工会开始全方位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制定“有领军人物、有活动场地、有工作制度、有课题计划、有经费支持、有成果效益”的“六有标准”,以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通过技术创新破解工作难题。这其中,“李宏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今年岁的李宏毕业于兰州电力技校,在甘肃省电力公司是个名人。凭着对遥控飞艇技术的兴趣,他潜心钻研飞艇展放导引绳技术十余年,从第三代遥控飞艇到输电线路专用多旋翼飞行器的研发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成为全国送变电行业跨越障碍物遥控飞艇、多旋翼飞行器跨越放线施工的“探路人”。年,李宏因技术创新被省总工会即时授予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他通过努力向大家再次证明“人人皆可成才”。他的师傅、现已成为工区主任的董世明说:“现在就是用博士换李宏,我都不干!”
输电线路专用多旋翼飞行器“是李宏年4月研发成功的。飞行器展放一根轻型引绳从高空飞过,供施工人员牵引后面钢丝绳的技术,比以往人力展放引绳通过特殊障碍的困难小得多。这是国内第一台完全自主研发制造的专用于输变电工程架线、巡线及应急抢险任务的多旋翼飞行器,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截至目前,该成果已成功运用于千伏浙福线、千伏川藏线等项重点输变电工程,累计展放引绳公里,跨越障碍物余处,节省直接费用万余元。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多年来,李宏坚守着一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也为甘肃电网发展增光添彩。他有一个梦想:不仅要用技术创新飞跃架线路上的“天堑鸿沟”,更要用技术创新开启全新的作业模式。
“要建设好、利用好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有效平台,发挥好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劳模的‘传、帮、带\’作用,以此提高公司系统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甘肃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李明在视察了以李宏的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后,对劳模创新工作室引领职工开展技术创新给予高度评价。
自年“李宏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李宏和他的团队一起,先后完成甘肃省电力公司技术创新项目3项、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技术攻关课题4项,自行确定的技术项目5项。工作室的成立,改变了各专业技术人才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与渠道,形成了一个以工作室为中心,向各施工项目部扩展的劳模工作室创建格局。工地在哪里,劳模工作室就延伸到哪里,施工难点出现在哪里,工作室创新攻克难关的方向就在哪里,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搭建了平台,提高了职工群众参与技术革新的积极性。年,“李宏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授予“甘肃省首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像这样的创新工作室在甘肃省电力公司系统共有多个,积极吸纳了多名技术尖子、岗位标兵、创新能手,特别是年轻职工加入到创新工作队伍中来。
为确保创新工作室规范发展,该公司适时出台了推进创新工作室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劳动模范挂帅、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方向,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调动广大职工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的积极性,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动下,该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步入快车道,实现了量和质的大幅提升。目前,该公司正着力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实训室创建工作,已创建了4个省级、个公司级劳模工作室。完成了电能计量、装表接电、继电保护、变电仿真和远程工作站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工作,利用技能大师实训室举办了上百次培训演练,“人人可以创新、人人可以成才”的理念深入人心。
创新、发明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是快乐的。以前,一些专家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凭着对电网的热爱和对技术的执著追求,兢兢业业钻研。现在,甘肃省电力公司已经为专家“集团作战”做好了一切服务和保障工作。
培育“工匠精神”,我们既需要榜样的激励,也要为有“工匠精神”的工人搭建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让“工匠精神”成为共识。在如此土壤中,“工匠精神”自会生根发芽。
“工匠精神”的反面,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粗制滥造。比较而言,坚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难,你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现状是总量严重不足,轻视技能劳动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技能型人才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价值认可,严重制约着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因此,时代呼唤现代产业工人要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再仅是现代大生产系统中的“螺丝钉”,而是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具有主导创造力的“工业艺术品大师”,现代产业工人理当是一种值得自豪的职业。
随着电网建设运维提速升级,对管理机制体制、技术方法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职工综合素质、服务意识、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才能去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因此,甘肃省电力公司号召职工改变以往对劳动的认识,转变惯性思维,培育“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观念,把在劳动中所体现的坚守与创新视为美德,让劳动实践成为职工创新发展的有效平台。
“要大力表彰和宣传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工匠精神,让取得的创新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该公司党组书记王江亭如是说。
近年来,该公司紧紧围绕人才强企战略,深入开展职工素质提升活动,通过举办全省“高压电气设备状态检测”“农网配电营业工”“输电线路工”等项省级大赛及“供电服务之星”等近项公司级大赛,大批能工巧匠脱颖而出。年至年,该公司各项技能竞赛的演练和参赛人数超过3万人次。通过承办甘肃省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省级一类、二类大赛,公司5名选手被即时授予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获省级各类能手名,其中名选手荣获“甘肃省技术能手”、名选手荣获“甘肃省服务明星”、名选手荣获“甘肃省技术标兵”、名选手荣获“甘肃省优秀选手”称号;名一线技术工人晋升为高级技师,名一线技术工人晋升为技师。
竞赛活动给员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物质的奖励和精神的激励,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钻研技术、苦练本领、参赛竞技的积极性,以技术比武促人才成长的通道基本形成。
该公司工会还建立起培训、练兵、比武、表彰、晋级的激励机制,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加强应知应会能力和事前预防能力等培训,构建了省级、省公司级、地市级三级常态化、专业化的技能大赛体系。各单位开展的岗前培训、岗位实训、技术练兵、技术比武、生产大讲堂、班前会、导师带徒、现场实训等培训方式贯穿日常工作,成为基层单位和班组的“常规赛”,每年举办的甘肃百万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及省公司专业技能竞赛又是各专业的“总决赛”,以比促练、以赛促学效果明显。
为把技能竞赛活动引向深入,该公司还把在竞赛中涌现出来的技能人才作为培训人才,兼职内训师,在单位内部开展技术授课,让在某一方面有绝活、有手艺、有技能的人才当老师,针对本企业、本工种、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开展专题技术攻关,破解技术难题,切实发挥了技能人才的作用。
“简单、务实、高效”是企业管理综合评价的核心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则是用心梳理,再造流程。班组是企业的“细胞”,让“细胞”释放最大能量,企业的活力就会源源不断。
基层班组检查多、报表多、记录多……这是电网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技能创新的主体在班组。为使班组员工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钻研业务技术,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创新,甘肃省电力公司工会坚持“简单、务实、高效”的理念,从规范班组管理、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全水平等方面入手,大力加强班组建设和减负增效工作,努力把工会建设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职工群众组织。
该公司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走进基层接地气,倾听一线班组诉求,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寻求解决基层班组工作负担过重的方法与对策,为一线员工排忧解难。经过“把脉问诊”,该公司找到了班组负担过重的原因,听取了班组减负的意见建议,分析、查找了班组减负的重点与难点,并最终形成了项工作措施。
减负减掉的是不应由班组承担的管理内务,减掉的是多头管理带来的重复劳动。在减负过程中,该公司注重发挥职能部门管理优势,集合业务共同点,合并本质同类型工作,收窄指令通道,加强整体监管,发挥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作用,既达到了减负增效目的,同时还强化了班组的团队文化建设。通过试点班组“闭环管理”式的“瘦身”,有效实现了班组减负%的既定目标,极大地减轻了班组的劳动强度,使班组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抓安全生产、设备维护、优质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去,为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能竞赛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主管理是企业践行人本理念的体现,凸显着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内涵。甘肃省电力公司工会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坚持并完善了依法科学维权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厂务公开制度,做到责任明确,程序规范,内容全面真实,同时结合党风廉政四好班子考核,对所属基层单位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进行检查,厂务公开工作平均满意率达到%。
针对日益蓬勃发展的职工创新,工会主席王海涛指出,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实现技术共享,批量生产。各级工会组织要主动作为,落实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让更多的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让更多的创新成果服务生产,发挥作用。
该公司工会把构建和谐企业,维护企业稳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和完善了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机制。围绕着企业中心工作,公司工会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每年举办职工运动会和职工文艺汇演,同时组织基层单位开展各式各样的职工文化活动,为职工搭建才华展示的舞台,每一位员工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如今,在甘肃省电力公司,“重仕轻工”的人才观念和技能人才“叫好不叫座”的窘境已有很大改观,企业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让优秀的技能人才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工匠精神”正如潺潺细流一样在全公司各个专业领域里流淌,成为提品质、创品牌、加快建设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内在动力。 (摄/张力)
新闻推荐
“受邀参加某综艺秀,收完订金后却不现身” 张柏芝摊上了合同诈骗案
张柏芝近年频繁亮相内地大型节目的女星张柏芝,日前卷入合约纠纷,被内地制作公司“海颂集团”以民事起诉违约及要求赔偿500万人民币。“海颂集团”方面表示与张柏芝的经理人余毓兴于七月签署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