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桦 李西婷)4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叙州区赵场街道的北平村,见到成片的梯田错落有致、美不胜收。该村因地制宜,充分运用本村地理特点和环境优势,通过水稻种植,让村民种出了新希望。
来到北平村,成片的梯田映入眼帘,村民们正忙着在田间地头耕田插秧。据北平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邓勇介绍,北平村2014年被评为省级贫困村,2016年整村退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近年来,该村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新建硬化公路32公里,交通的畅通拓宽了村民粮食销售的渠道。作为村级致富带头人的邓勇,2015年创立公司并注册“太阳晒”品牌挂面,解决周边10余户贫困群众就业,年销售挂面3000余吨。
“全村水稻种植面积1400亩,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村民运用梯田种植的水稻口感更好、更有嚼劲,价格也比普通种植水稻高。”据北平村第一书记李恒进介绍,北平村温光条件适宜,种植的水稻品质更佳;且梯田种植水稻增加了空气流通,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再加上梯田边际效用明显,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李恒进是宜宾市农业科学院派驻的第一书记,擅长水稻抗病育种,在村里当村民水稻种植遇到问题时,总是会找到他帮忙。
韩兴奎是北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有7口人,其中1个女儿和2个外孙女在读书,记者见到韩兴奎时,他正忙着犁田。“家中现在种了20多亩水稻,去年卖大米的收入都有3万多元,糠还可以拿来喂养牲口,现在的生活是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据韩兴奎介绍,由于种植的水稻口感好、品质优,他种植的水稻比外面的价格要高,并在叙州区和水富县建立了一批固定客户,每年的大米都不愁销路。
“下一步我们将对全村水稻种植进行整合,集中力量,统一种植和销售,并计划注册北平村梯田大米商标品牌。”李恒进介绍,北平村的梯田水稻越来越受到外界的认可和关注,下一步将努力把北平村的梯田水稻种植形成品牌化,以水稻种植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新闻推荐
△4月9日,翠屏区金秋湖镇有机生态茶基地正在喷灌作业。本报记者曾朗摄△叙州区蕨溪镇村民正在使用机器插秧。张玉婧摄△在...
宜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