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与现代兼备,丰厚的文化遗存滋养城市繁华的人文——这是成都与宜宾之间相近的城市特质。
战国时期,秦伐巴蜀后开始第一次大规模向蜀地移民,成都与宜宾设治建城即开始于这一时期。自秦建置之始,成都城商业、手工业发达,为西南首善之地。宜宾为古僰国地,秦设僰道。汉代,成都“列备五都”,一跃成为与洛阳、邯郸、临淄、宛并列的都市;宜宾也成为川南重镇,古之谓“僰僮之富”。唐宋间,陆游、杜甫咏颂成都美景,黄庭坚、韦皋历览宜宾山川。成都和宜宾被滔滔岷江水紧密相连,从此在经济、军事、文化方面往来密切。一个雄踞天府,首领西南;一个据江山形胜,控扼滇黔,镇抚西南半壁。往来间,两座城市积淀了厚重、绵延的历史文化。
成都:喧然名都会 文章著灿烂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成都因发达的织锦业得了“锦官城”的美誉。自秦以来,成都的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发达,成都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安定的社会促进经济文化的繁荣。南丝绸之路的开放,这条藏于高山密林间的全球化贸易、文化的通衢对中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成都也成为这条道路上最重要的枢纽城市之一。
自汉以来,西蜀文风鼎盛,称誉海内。司马相如、杨雄、王褒并称“蜀中汉赋三大家”。到了唐代,成都更是成了文人墨客最爱旅居的城市。陆游曾用“一放吾目登高城,城中繁雄十万户。”形容成都的繁华;李白用“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形容成都的壮阔。诗人笔下的成都风光潋滟,处处令人动情。
蜀地的学风兴盛一直延续到了近代。抗战时期,,华西坝的教育科研,盛极一时,中华文脉在此存续不绝。众多中外名流汇集或到访华西坝、讲学交流,使其成为文化发展与交流的重要阵地。
宜宾:镇抚西南半壁 天时地利孕“酒都”
作为岷江——长江水道节点,交通滇黔门户,自秦以来宜宾便是守卫川南的军事重镇,倚高峰巨流以“控百蛮”。汉代蜀地与滇黔等地商业联系紧密,成都手工业产品广销西南。蜀之枸酱即道五尺牂牁远销南越。蜀郡铁器倾销椎髻之民,在云、贵、广西也都有发现。
而到了唐代交通滇黔的古道得到大规模维护开辟。僰道唐改称“义宾”,宋代改“宜宾”,为叙州治,成为与川南、滇黔少数民族市易的商业中心之一。岷江在此时也成为交通西南与东南的大动脉。蜀地的特色产品通过长江水道运往全国,甚至走向了海外市场。其他地方的产品也通过此进入四川。
抗战时期,国家文化教育机构西迁,东部大专院校与高等研究机构泰半留驻西蜀。此时,能与华西坝齐名的,就要数李庄了。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童第周等留驻李庄。同济大学、中央博物院、史语所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云集于此。梁思成、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同仁们在此创作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掀开了中国现代建筑科学研究的序幕,成就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让中国建筑在国际上闪耀光辉。
而说到宜宾,不得不提它的酿酒业。2011年宜宾县喜捷镇红楼梦村发掘出的“明代中晚期白酒作坊遗址”中的瓷片和酒器,证明了宜宾酿酒史起源于3600 年前。粮为酒之精,地为酒之灵,水为酒之神。明清时期,宜宾杂粮酒酿制工艺独树一帜,为当代名酒五粮液之渊籔,酒坊众多,酿酒业发达。
成都博物馆联合宜宾市博物院主办的《双城记:成都·宜宾》展览将于11月10日在成都博物馆三层坡道临展厅正式展出,本次展览选取自秦以来成都与宜宾在商业、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突出成果,立体化展现两座城市在千百年间的成长与生活姿态,以求观众能最深、最广的了解并热爱这两座巴蜀大地的城市。同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两地即将在成博进行跨时空的共鸣,沟通过去,连接未来。
(成博)
新闻推荐
晚报讯近日,叙州区在复龙镇中心卫生院,村民刘某大大方方地走进采血室抽血检测,进行艾滋病筛查。她说:“筛查艾滋病,既是对自己...
宜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