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米市街南北走向,南抵合江门中段,北至县府街东口。
老米市街建于明代。由于此街为水东门——老米市——合江门码头的捷径,当时无洋码头,此街与复兴街几乎为同一条街。清代由于水运繁忙,乡下的米、谷、菜籽等经船运至码头,在此街加工后销售。清代此街己设有油坊,采用木榨榨油,采用传统方法打米等多家人工作坊。
清代至民国初期,百姓沿用土砻、风车、石碓、石碾等工具或人力或畜力加工大米,小麦。用牛、马拉动榨油转盘,用传统方法榨取植物油,故人称此街为“打油街”,或“油坊街”。
每年夏秋,乡下人多从船运来菜籽,稻谷运此加工,并出售给当地座商,米店、油坊,或将菜籽榨油自己带回家自用,延至民国仍不绝。民国时期打油街又演变成为城区主要粮食交易市场,此街也改名为老米市街。
民国三十年(1941年),宜宾商人萧炳椿在城内开办“天泉米厂”,成为宜宾第一家电机打米厂。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全城共有电机打米厂34家,由于时局动荡,至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歇业关门,仅存“利民”、“益民”二家米厂。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收了利民、益民二家米厂,组建了宜宾县人民政府第一、第二米厂,为全市第一批国营机器米厂。
民国十二年(1923年)冬,本街刘春晖从成都回到宜宾,约集老同盟会会员陈宣三,尹绍洲,郑量澄,张立如等人,在本街自己家中建立“宜宾青年读书会”,阅读马列著作等进步书刊,研究革命理论。“宜宾青年读书会”次年春迁东街“天顺祥”。
新中国成立后,本街西侧曾设有宜宾市(县级)粮食公司粮点。
新闻推荐
晚报讯今年5月12日是全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让广大师生掌握突发火灾、地震时的逃生技能,减轻灾...
宜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