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宜宾县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宜宾县新闻 > 正文

澎湃绿色“新动力”

来源:眉山日报 2017-07-28 07:33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第一版)

新理念: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是要金鱼溪,还是要造纸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宜宾县龙池乡阳荷村选择的是后者。上世纪90年代,超过60家土法造纸厂出现在村口金鱼溪边。村民钱包一天天鼓起来,溪水一天天浑浊下去。转机出现在今年,所有土法造纸厂被关停。“现在要把河道清理干净,好养鱼。”村民李文说。

村庄转变的背后,是发展观念的转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刻洞悉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跃升的发展大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将“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中央的部署,四川都有强有力的回应。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省委将工作指导思想调整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从强调速度到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词句调整之间体现的是省委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部署,尤其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决心。

重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四川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2013年5月,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强调,不以牺牲环境、损害社会和谐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2014年2月,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取消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2015年11月,“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2016年7月,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作出《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树立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要环保,环保要经济。思路的转变,源自对民生福祉的深切关照,更源自对四川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立足发展看路径,四川经济已经迈上3万亿元台阶,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现实,加速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绿色发展是应有之义;

立足转型看方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是四川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选择;

立足优势看潜力,四川为全国3大林区、5大牧区之一,四川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水能蕴藏量,掘金绿色经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将汇聚更加强大的发展动能;

立足长远看必须,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四川山川秀美、资源丰富,同时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必须世世代代传承和守护好这份宝贵财富,肩负起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

省委书记王东明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强调,要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着力构建绿色发展空间体系和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澎湃绿色发展动力,四川坚持问题导向,长短结合。既针对当下问题,做好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更立足长远,着力增强新动能,围绕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澎湃绿色发展动力,四川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既强调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着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又强调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注重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风尚。

新产业: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连续5年,阿坝州理县没开过一处矿,也没建过一座小水电站。

尽管没有大修大建,但过去五年该县GDP保持两位数增长。境内的毕棚沟等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和直接收入持续保持15%以上高增长。全县一半以上人吃上“旅游饭”——去年,人均旅游收入突破1500元。

今后,这样的变化将在四川民族地区接力。在赴凉山州甘孜州调研后,2017年7月22日,省委书记王东明在西昌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全省民族地区生态环保及全域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开创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

以全域旅游为战略抓手,在生态保护中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这不仅是对民族地区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认识的深化,也是对民族地区发展方式的重塑、发展能力的升级。这是全省民族地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崭新起点。

绿色不仅是四川民族地区的发展底色,更是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亮色。

省委提出,要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下决心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动力结构、能源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把四川省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发展优势。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澎湃绿色发展动力,四川展开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

这是一次针对产能的调整。

主动减量,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优胜劣汰,向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的产能开刀。2013年至2016年,四川省共淘汰化解钢铁过剩产能872万吨,关停小煤矿753处、削减产能7129万吨;2013年以来,全省主动关停小煤矿753处,淘汰钢铁、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企业1488户。

这是一场产业体系的重构。

积极引导增量,引进高端现代产业,四川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增加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培育休闲农业、森林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重点培育壮大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大盘结构优化,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11年提高7.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44个百分点,四川经济已转变为由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主导的新型产业结构。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排第一,达50.1%,第二产业为45.9%。

这是一次生产方式的变革。

节能降耗,推进绿色低碳生产方式。2012年至2016年,全省万元GDP耗水量从136立方米降至120立方米以下。去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44%,近5年累计下降39.4%。四川省积极推进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应用示范和大规模技术改造,实施工业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城镇化节能示范、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重点节能减排工程。

这是一次能源结构的转换。

近年来,四川省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着力提高非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目前,四川水电装机容量突破7000万千瓦,水电装机在全国占比超过五分之一。去年,四川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提高到34%、11.9%,在全国率先实现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初步建成。

这是一次要素结构的切换。

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实施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产业创新牵引升级、区域创新发展示范、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四大工程”。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军民融合产业实现产值2870亿元,科技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比2012年提高5.5个百分点,要素结构加速切换。

以绿色发展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结构优化促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四川一方面加速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一方面抓住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优势。

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认为,绿色是一种资源,四川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就是要把绿色从资源转化为推动四川发展的动力。

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四川用绿色铺展经济发展大盘。

新生活: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环境问题关系民生大计,生态质量凸显幸福指数。

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社会越发展越进步,人们对绿色、环保、生态的渴望越强烈。

把绿色发展作为四川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省委强调,要坚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家园。

这是顺应时代发展之举,是顺应民生需求之举,也必将从根本上凝聚起推动绿色发展最广泛的共识,汇聚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绿色动力。

共建方能共享。全民参与,大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到每一个自然人。

新理念引领绿色新生活。

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不久前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全省发起倡议,针对餐桌浪费、包装过度、极少数人生活奢侈等现象,集中在各级单位开展“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引导崇尚自然简约生活方式。

推广垃圾分类,成都市教育局、市城管委近日联合印发《成都市中小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并分步实施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在全市中小学校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分类收集与处理。

新思路创造绿色新生活。

变废为宝,做好资源循环利用。在车库顶上种菜,一年“消化”上千斤厨余垃圾,是成都市肖家河街道兴蓉南一巷7号院的“绿色新生活”。“厨余垃圾堆肥做肥料,垃圾房干净了,种的菜天然又健康。”居民梅全太是小区农耕队的队长,2014年试水运行至今,小区23户陆续加入,垃圾分类逐渐推开,菜园也搞得有声有色。

新模式刷新绿色新生活。

悄然走红的共享单车,改变了很多四川人的出行方式。仅半年多时间,成都已拥有50余万辆共享单车,注册超过460万人,日均骑行300万次。公开资料显示,成都共享单车骑行次数和时间等均居全国城市第一。在此背景下,成都市一季度汽车尾气减排量创下近年新高。

“共享经济”模式还在扩容。共享单车外,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等一大批新事物在四川涌现。月初,省直机关启动新能源汽车自助分时租赁应用试点,推广共享新能源汽车。首批试点有约20家单位,各点位设置6-10个充电桩,配备3-5辆电动汽车,为机关工作人员提供电动汽车自助分时租赁和自有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试点单位间,电动汽车可实现互联互通。

新技术服务绿色新生活。

推广垃圾分类,泸州着力智能化探索。近日,泸州市龙马潭区城管局引入一套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系统,包含4个分类可回收箱体、2个分类箱体和一台垃圾袋发放机。“居民手持垃圾投放智能卡,在箱体前轻轻一刷,正确投放相应垃圾,智能卡会自动进行积分,通过积分可以换取奖励。”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他们外出学习的新模式,希望今年打造4个智能化精品示范小区,之后向全市推广。

新消费助推绿色新生活。

清洁、便利、花钱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购汽车时更青睐新能源。而这种绿色消费新势力,也正在深刻影响行业生产和发展。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去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1.45万辆,产值达100亿元。今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2万辆,产值突破200亿元。

绿色发展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从每一件小事抓起,把绿色低碳理念渗透进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绿色发展社会风尚,四川势已成,风正劲。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非一朝一夕之力,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四川,四川人共同的愿景与行动,将汇聚为加速迈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强大动力。

(转自7月27日《四川日报》)

新闻推荐

挽救生命 5名志愿者捐献“熊猫血”

张琼在爱心屋献血本报讯(曾伟王庆庆文/图)7月20日,宜宾市中心血站相继接到市一、二医院求助电话,为挽救3名稀有血型患者的生命,医院急需A型和O型“熊猫”血液1800毫升,即9个治疗单位。收到求助信息之后...

宜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英雄儿女赵一曼2017-07-26 01:36
猜你喜欢:
评论:(澎湃绿色“新动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