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臣仁
撩开历史的烽烟,回到远古的从前。
追溯宜宾茶史,隐隐听到鼓声阵阵,金戈争鸣,那得从一场战争说起……
■ 牧野伐纣王 僰人急先锋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
太阳初升,大雾尚未消散,攻击已经开始。
周武王聚集反商的庸、卢、彭、濮、蜀(均居今汉水流域)、羌、微(均居今渭水流域)、髳(居今山西省平陆南)等方国部落的部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伐纣攻商。
一阵嘹亮劲急的号角,盟军营垒的大军随之出动,纛旗在风中猎猎招展,漫漫大军如同遍野松林,跨着整齐步伐,山岳般向商朝军队隆隆进逼。
在盟军队伍中,有一群人勇猛向前,那就是僰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涂炭生灵,民不聊生,人心丧尽。群雄早在公元前1048年5月周武王召集举行“盟津(今洛阳市孟津东北)之誓”,周国邻近部落方国前来参加会盟,助威者达“八百诸侯”。 据《尚书·牧誓》记载,当时西南八个少数民族均参与盟誓和伐纣,僰人为其中之一,属于方国部落蜀国的一个分支,以骁勇善战闻名。
铁汉参战,勇往直前。冲刺而行的僰人与商朝军队排山倒海般相撞了,若隆隆沉雷响彻山谷,又如万顷怒涛扑击群山。长剑铿锵飞舞,长矛呼啸飞掠,密集箭雨如蝗虫过境铺天盖地,沉闷的喊杀与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颤抖。这是一支强大的铁军,死不旋踵,狰狞的面孔、带血的刀剑、低沉的嚎叫、弥漫的烟尘,让人心奔离的商朝军队在稍作抵御后,迅速溃败。那风中猎猎招展的“商”字纛旗,已然残破褴褛,顷刻坠落。纣王逃回七十里之地的国都朝歌(河南省淇县),登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在经历凄厉的嘶喊、疯狂的杀戮和炽热的烽火后,僰人部落首领入帐休整,随从奉上荼树之叶熬制的热汤,一碗下肚,疲劳顿消。这汤汁就是“荼汁”,我们今天所说的茶。
传说,在僰人部落首领饮茶之际,正好周武王巡营慰问至此,闻味而讯,僰人部落首领急忙奉茶,周武王饮后连称其味甚美。僰人部落首领自然记在心中,这就是后来僰人贡茶之因。
饮茶之后,精神抖擞,僰人部落首领等待的是周武王的封赐。
■ 武王封诸侯僰侯纳贡茶
一部《封神演义》演绎出商亡周兴的历史。事实上,周武王在灭纣建朝时,却真的进行过封“神”,即对诸侯进行封赐。僰人部落首领有幸上了“封神榜”。
在众多的封赐中,周武王首先把自己的姬姓宗亲进行封赐。他把自己的一位宗亲封为巴地,爵位为“子”(周朝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建立邦国为巴国,其地域东至鱼复(今重庆奉节)、西到僰道(今四川宜宾)、北接汉中、南极黔涪(今重庆涪陵)陵。
由于僰人英勇杀敌、战功显赫,周武王封僰人部落首领为僰侯,允许他建立僰侯国,其领地为现今的宜宾、泸州、昭通、毕节等区域,诸侯国从属于巴国管辖。此段历史在《读史方舆纪要》有记述:“僰人伐纣有功,故封为僰侯。”今宜宾城东3公里的白沙湾现有僰侯庙,也可佐证这段历史。
当时巴国地处西南宝地。《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众多物产可见巴国土地肥沃、物华天宝;“皆纳贡之”说明这其实是一份巴国进贡周朝的“清单”,可见贡品之丰,贡品之珍。
作为巴国诸侯国之一,为了感谢周武王的恩泽,僰侯也将以上土特产品向周武王进贡。在这些贡品中,又特别加注:“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芰,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给客橙、葵。其药物之异者有巴戟、天椒;竹木之璝者有桃支、灵寿。”“香茗”即茶,由此可证,三千多年前(公元前1022年),僰人所居之地就有栽培人工茶树栽培和茶叶生产了。
既然是贡品,又是贡品之中的珍品,可见是经过僰人精心制作的茶叶产品而不是茶树鲜叶,由此证明三千多年前,僰人已经掌握了制茶技术,并且其茶叶生产已经具有一定水平。
宜宾地属僰侯国,制茶技术自然流传于此。僰人部落首领营帐奉茶予周武王也许是传说演义,但《华阳国志》可史书考证,宜宾自僰侯时代就开启了茶叶生产的历史。悠悠茶香三千年绝不是空穴来风,宜宾制茶久远有凭有据。
■ 神农尝草处 福宝茗香地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这段远古传说说明茶的出现远比历史记载更久远。而神农生活在川、鄂、陕相交的区域,与之比邻的宜宾自然受到其影响,所以神农采茶而解毒的做法流传下来,造成僰人能制茶是顺理成章。
茶,能早早地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不只是历史久远,更是因为灵山秀水的恩赐。
宜宾地处长江上游,云贵高原的北坡下,西有大娄山,横断山脉,独特的地形,加上受太平洋季风的恩惠,地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温差不大,无霜期达300天以上,特别是海拔在400米以下的地区,几乎无霜冻期,特别适宜茶树生长。而且宜宾的茶树发芽早,采期长,鲜叶嫩度高,芽亳披露,制成的茶叶香高味爽,极受人们的青睐。
除了生态环境和气候的明显优势,宜宾还具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宜宾处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度地带,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高差达到1772米。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据唐朝“茶圣”陆羽《茶经》所说巴蜀之地的巴山峡川有古茶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有两人合抱者”,反映了上述地区野生茶树的自然生长状态,茶树生长缓慢,在自然生长状态下,茶树直径达到1米至少需要1000年以上。由陆羽所处年代倒推1000年,这些茶树应该是在春秋战国时就存在。巴山峡川是指今金沙江、长江一带,宜宾正在此区域。由此可见茶自古青睐宜宾。
现在宜宾境内的屏山县、宜宾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均分布有几百年到上千年的古茶树或者古茶树群落,其中还有在长江以北第一次发现的秃房科古茶树。这些古茶树不仅佐证了宜宾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而且为新茶树品种培育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基因资源。
宜宾产茶,宜宾产好茶。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之中就曾记载,“蜀西南人谓茶曰葭”,“葭”字的字义为“初生的芦苇”,由此可见宜宾茶叶之鲜嫩。
悠悠茶香三千年,茶,为这座城市留下的追忆与风雅,正如茶的滋味一般,需细细品尝。
新闻推荐
晚报讯25日,宜宾市第五届运动会女子足球比赛结束长达6天的激烈战斗,在宜宾县体育中心落下帷幕。本次女子足球比赛从9月20日开始,来自全市的9支代表队参加比赛。最终,市直机关代表队夺得本次比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