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宜宾讯 (申勇 记者 杨波 侯云春)12月12日,记者走进兴文县莲花镇大坪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看到:风格统一的小楼房一字排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屋里舒适而温馨。
“快进来坐,快进来坐!”一位阿姨热情地招呼我们。她是大坪村八组的李玉英,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17年11月搬进新房。今年上半年,记者到过李玉英家,她还记得,正好请她谈一下搬进新房后的生产生活情况。
李玉英告诉记者,搬进新房后生活和以前“不一样”了:房子住起安逸,出行条件好,邻居之间互相有照应,比单门独户的热闹得多!
如今,李玉英栽种七八亩竹子,卖成竹有收入;饲养肉牛和水牛,卖肉牛和小水牛有收入;儿子在广东务工,有工资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平时到左邻右舍串门聊天,走亲访友也相当方便,饭后沿着公路散步也不脏鞋。李玉英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
像大坪村这样的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兴文县共建成19个。2016-2018年,兴文县共投入7.97亿元统筹推进19个集中安置点、水电路气网等生产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住房、出行、饮水、用电、就医、入学等问题实际问题。
贫困群众住上了好房子,如何保障群众“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兴文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同步谋划富民措施,坚持搬迁与发展两手抓,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
在跟进后扶政策方面,整合涉农项目等政策,研究相关扶持办法,将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纳入低保范围,给予搬迁户生产生活以最大政策支持。在创新增收模式方面,运用“易地扶贫搬迁+”电子商务、工业园区、农旅结合、产业基地、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六大主导模式,依托大园区、大产业、大流通等多方面就业、增收渠道。在激发内生动力方面,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感恩党的好政策,号召搬迁群众自力更生、创新创业,不断激发搬迁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投身建设新家园、创造新生活。
据介绍,兴文县位于川渝滇黔结合部,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乌蒙山区贫困县,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万人,贫困村57个。2014至2017年,该县实现37个贫困村退出,3.6万多人脱贫。2018年,省市下达该县11000人脱贫、2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的目标任务,目前贫困县摘帽已通过市级初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田程晨)记者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获悉,12月16日12时许,宜宾市兴文县发生5.7级地震,成昆铁路、宜珙铁路、成贵...
兴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文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