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忠银
在屏山县夏溪乡有一个“康福村”。这是一个地图上没有标识的麻风村,位于屏山县西部边缘的夏溪乡境内, 幅员面积1830亩,从1959年建村到现在,先后收治了86名麻风病人。因为工作原因,我先后十多次来到这里,每一次都有新的变化。而最近的一次,发现“麻风村”已彻底旧貌换新颜了。
通了公路,有了产业,麻风村成了小康村
以前的麻风村三面环山, 地势陡峭, 悬崖峭壁随处可见, 交通十分闭塞, 通往全村的羊肠小道都是在陡坡、悬崖上盘旋。北与隔河相望的建设村遥相呼望, 悬空跨越西宁河的50米铁索桥,是康福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第一次到麻风村正值2013年雨季。新市镇到夏溪的公路因塌方中断,必须从新市坐船到火烧岩,再转车到建设村,最后只能走路过桥进村,光路上就得耽搁半天。特别是新市到夏溪的便道泥泞不堪,车很容易打滑,旁边又是陡崖,一到下坡就只能步行,我坐在康福村医务室主任成斌的摩托车上,一路心惊胆战,几公里的路,硬是走了近一个小时。下了摩托车,又走了半小时山路,才到康福村医务室。
从医务室到病区,最开始还必须坐船渡过西宁河,然后爬近两个小时的山路。后来有了用木板铺成的铁索桥,之后又换成了扎实的钢板。而这一次,历经了58年的麻风村,终于有了第一条通村公路,可以坐车进村了。
康复村病员一批批出院后,只剩下6名符合出院条件的病员不愿离开,在康复村安了家,在当地产业政策的扶持下,逐步走上了致富路。成斌介绍,这里盛产李子、枇杷等水果,一到收获季节,满山遍野的果香沁人心脾,这条路就是为了收购村里的水果而修建的。以前交通严重制约着村里的水果走出大山卖出好价钱,村民们只能自己背着背篼到夏溪的集市卖掉。如今,路修好了,大货车可直接开到村里。村民包德相说,今年光枇杷他一家就已经卖了三万多元。这个曾经完全靠国家投入、一贫如洗的村,人均收入已经远远超过附近的村落,在当地人们眼里,已经是一个“小康村”。
住上楼房,娶了媳妇,麻风村成了幸福村
第一次进村时,成斌告诉我,身处麻风村,除了常人难以体会的艰苦,还有来自外界的误解。附近的村民都叫小孩不要靠近麻风村,把那里说得毛骨悚然。看到麻风病人,大家赶快躲得远远的,不仅不卖东西给他们,还要赶他们离开。成斌在康福村工作,当地的乡亲也躲着他。只要他坐下,周围的人一下就散开了;去旅馆登记住宿,服务员吓得工作证也不检查;参加红白喜事,没有人愿意和他坐在一起。
为了让人们了解麻风病,接受麻风病人,成斌逢人就宣传麻风病的防治知识,利用每个机会告诉大家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道理,主动和麻风病人握手、交谈病情。他每周去一次村组给在家治疗的麻风病人发放药品,了解病情,填好记录;对全县138个少菌型和多菌性麻风病患者疫情点分别进行5-10年、2公里半径内的流行病学调查,足迹踏遍了全县范围的每一个角落。34年,年年如此。通过像成斌一样的几代麻风病防治工作者的努力,屏山县麻风病防治工作在2000年通过国家卫生部验收,基本消灭麻风病。曾经的86名麻风病患者全都治愈并重归社会。康福村的工作慢慢得到周边群众的认可、理解和支持。
党委政府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直接把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我们把车开到村民周华兴老人家,看到他刚刚搬离了破旧的小瓦房,入住了新居,正在家里收看广播电视。周华兴这几年自己栽种的李子、枇杷有了收益,加上政府发放的危旧房改造补助款,家里盖起了两层楼的新房。
村民李荣清一家更是沉浸在欢乐幸福中。一年多前,他的儿子娶了媳妇,乡里乡亲都来帮忙,搭起棚子架案板,炉灶大锅一起上,一道道的热菜凉菜摆上桌,大家围一张圆桌坐下,流水席一桌又一桌好不热闹。我和成斌等人也参加了那次婚礼。而这一次,他的儿媳妇刚刚生了孩子,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以前村民房前屋后杂草丛生,柴草垛乱堆乱放,环境卫生非常差。现在通过环境卫生治理,村庄面貌也大变样,村民们不再乱丢垃圾、乱堆放杂物了,房前屋后及道路两侧空闲地还种上了花草树木,村庄的显眼位置还贴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礼仪、乡规民约等内容,营造了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
成斌说:“村民如今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麻风村曾经的隔离治疗作用正逐渐成为历史,在不久后的将来,这里也会和其他村庄一样,成为村民安居发展之地。”
新闻推荐
△9月13日,在屏山县屏边彝族乡民族中心学校一年级二班教室内,该乡派出所民警正在为该班学生们播放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动画片。当日,该乡派出所组织民警深入到该乡民族中心校,采取讲解与播放学生们喜闻...
屏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屏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