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屏山龙华古镇,不可不来这座风雨廊桥。分别发源自屏山县蚂蝗岗和老君山的大小龙溪,汇聚于此,始称龙溪河,不舍昼夜,日夜奔流,汇入岷江。但见那河流奔涌激越,如惊鸿游龙;河上廊桥安稳,则似长虹白练。河与桥,一动一静,在百余年的时光中,衍生出多少故事与风景。
廊桥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至今已有128年历史。又名靖虹桥、安澜桥,因它是当地人乘凉避暑的佳地,故俗称“凉桥”。据屏山县龙华镇综合文化站专职干部陈长春介绍,廊桥是知县谭酉庆会同平安营都司蒯鹤年监修,据《屏山县续志》载:“小龙溪凉桥长四丈有奇”,如今桥长36.74米,宽4.32米,河底至桥面高4.7米。桥原为石木结构,桥柱为石质,方行4列8根,前置4根棱行分水石柱,总计石柱4列12根;棱行分水石柱上置狮、象各两个。北面的桥头有一对精美的石狮子,从原来的都司衙门移过来的,据说每只石狮身高1.5米,重3500斤。廊桥曾历经多次维修,如今廊梁上悬挂着“虹贯霞蔚”、“物华天宝”、“清风明月”等匾额,为这座经历风雨沧桑的廊桥,又平添了悠长的诗意与隽永的文气。
百年来,廊桥曾是龙华镇到乐山、成都方向的必经之道,外地人来桥上掠影、寻梦,本地人在这里闲坐、高歌,桥下的清澈溪流还是山村妇女浣衣之处。
据陈长春介绍,每年正月十四,龙华妇女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到八仙山上烧香拜佛。第二天清晨,每人右手拴上红布巾,手里拿着一支香,在引香师的带领下,手里敲着木鱼,点燃香蜡,从大佛下面起香,然后下山,开始在廊桥上进行踩桥,每座桥踩12遍(闰年踩13遍)。“吃了斋饭好逍遥,抬根柏杨去搭桥。造桥不造灯草桥,风吹灯草颤摇摇。造桥不造朽木桥,朽木桥梁不经牢。造桥要造石板桥,今年修起万年牢……”歌声雄壮,绵长,响彻古镇,山上的神佛也听见,桥下的流水也听见,而廊桥,更是已听了上百年。龙华的“女子踩桥”,已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桥下的大榕树枝干遒劲,根深叶茂,百年来俯瞰着流水,也陪伴着廊桥。龙华老人喜欢坐在桥上乘凉聊天。正在桥上悠然望流水的七旬老人王正元告诉我们,这里的夏天坐满了乘凉的人,赶场天桥上更是接踵摩肩人来人往。尹自炼老人参加过1990年的廊桥重新修造,他说,以前桥上有栏杆却没有座椅,现在安上长凳后,他们天天自带一壶清茶前来,听河水滔滔,摆老龙门阵。廊桥,迎来一代代龙华人,再目送一代代龙华人离开。也听有人说,偶尔也会有远道而来的欧美、日本的游人,不远万里,来廊桥寻找遗失的浪漫。
边城龙华,河流永不干涸,廊桥永不寂寞。晚报记者 张新 刘长宾
新闻推荐
向家坝水电站354-370米蓄水过渡期 屏山码头货运补贴信息公示
为了确保向家坝水电站米-米蓄水正常进行和库区物资正常转运,原计划建散货临时码头,后结合实际,采用当时已经投入使用的个人业主临时货运码头代替新建散货临时码头,承担了米临建码头货运功能,确保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