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峡出平湖,江畔起新城。
2012年,为服务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屏山县城从金沙江边整体搬迁至50公里外的岷江河畔。新县城北倚群峰巍巍的凤凰山,南临滔滔奔涌的岷江水,融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建筑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身,是一座错落有致、充满灵气、活力四射的现代化生态山水园林城市。
【城变故事】生活比过去惬意多了
“搬到新屏山这几年,真的好安逸。这种环境,过去想都没想过。”家住屏山县城凤凰小区的居民张意书说,他是老屏山人,在老县城住了几十年。原来在老屏山住的房子是老房子改建的,也没有小区。如今住进了小区房,垃圾有人收,物业有人管,他还学会了智能手机上网,生活比过去惬意多了。
谈起新县城,张意书很是兴奋,新县城太巴适了,新建成的金沙江广场、康乐广场、茶艺广场等,对爱好锻炼的他来说十分不错。“我每天坚持锻炼。”张意书说,小区出门不远就有广场,从家里到工作的地方,金沙江大道是景观人行道,非常适合步行锻炼。现在他每天都是步行上下班,锻炼身体之余还可以欣赏美景。
今年,为打造商业核心区,提升城市品味,推进城市化进程,屏山县城商业步行街打造工程已竣工。商业步行街位于县城核心区,全长510米,总投资近800万元,是屏山县推进移民迁建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点项目。
记者在步行街看到,宽阔平坦的大理石街面、新开张营业的各类商家、整齐分布于两侧的祥云灯柱、代表丰收喜悦的雕塑,一切都显得格外大气上档次。
【城变举措】利用山水优势打造“江-山-城”
记者从屏山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和城镇管理局了解到,目前新县城已完成了3500平方米的康乐广场建设、4500平方米的茶艺广场建设、14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建设、4000平方米的新市广场临时景观建设,并已投入使用。体育综合体“三馆”一期主体完工,滨江路景观带和马湖公园采取“PPP”建设模式合并进行建设,已完成实施方案的编制。
同时,新县城城区已建成绿地130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1万平方米,单位附属绿地11万平方米,安置房小区绿化35万平方米,其他绿地42万平方米。一处处新增的绿化园林景观,让人赏心悦目。
为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名片,屏山县利用彝族文化、客家文化和库区移民文化等要素打造广场、街道、绿化、亮化工程及精品建筑,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屏山县以现代风格为主、民族特色为辅的城市新形象。
利用山水优势,打造“江-山-城”相映的总体空间形态。滨江两岸建筑以连续簇群方式布局,留出绿化景观通廊,形成滨江空间节奏变化。同时,由行政中心至江北高铁站,跨江形成城市空间中轴,强化中轴视线景观的联通与建筑形态的契合。
屏山县有力推进“强核心立支点”的城镇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县城绿化、亮化、美化提升工程。城市治理和小区管理逐步规范,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民众心声 这些变化就在身边
蒋志华(屏山中学教师,25岁):原来不想来,现在来了就不想走!搬到新县城最大的变化是交通更加方便了,现在到宜宾城区只要40分钟,到菜坝机场也很近,真的太方便了。
段娟(屏山县人民医院护士,27岁):我最大的感触是县城变得越来越便利了。随着新屏山发展脚步的加快,年轻人喜欢逛的商场、电影院等都在陆续进入屏山。希望新屏山修得越来越漂亮。
李军(民生东路居民,62岁):作为老屏山人,搬到新屏山县城后,家里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出门就有菜市场、超市。中小学修得很漂亮。每天送外孙上学也方便。
记者手记 幸福画卷跃然眼前
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为屏山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跨越发展机遇,新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充分结合屏山地理区位、交通优势,发挥沿江、沿路、傍湖、环山的经济社会特色,将马湖文化、三国文化、客家文化、彝族文化分别融入其中。
崭新的城镇,秀美的风光,优美的环境,历史的碰撞……走进岷江之畔的屏山新城,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幸福画卷跃然眼前。
环卫工人在街道上清扫落叶,教师在校园里培育未来,老人在新家园健康开心地生活,年轻人在追逐事业的路上不断前行,孩童在家长们的呵护下快乐成长……人们在新屏山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宜居宜业的“屏山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变为现实。
晚报记者 叶昌荣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忠银文艳红文/图)8月22日下午,屏山县召开了健康扶贫暨扶贫医疗救助推进会,县政府副县长裴新亮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县政府办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蹇志高主持,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兴培,县卫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