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芳夫妻在学校门口(资料图片)宋志芳刚到寸腰小学时的师生合影(资料图片)寸腰小学旧貌(资料图片)暑假给孩子补课全市优秀教师宋志芳
编者按:
“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伟大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这样盛赞教师。9月10日,是我国第32个教师节,作为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坚守偏远山区,为了山村孩子的梦想,不怕苦不怕累不放弃不服输,用执着谱写大爱,印证崇高。本报从即日起,不定期地推出“最美乡村教师”栏目,真实记录他们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
□刘 波周邦忠 文/图
沿着平静而宽阔的金沙江一路向西,银灰色的公路箭一般从周家湾隧道破洞而出。顺着洞口蜿蜒的山间小路上山,回身俯瞰碧波荡漾的金沙江,只觉得自己像是粘在悬崖上。小心翼翼地“寸”着腰,奋力攀登3个小时,方才到达屏山县新市镇寸腰小学。
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山野青翠、空气清新,学校静静地坐落在寸腰村四组的山野中,山下是离学校最近的新市场镇。校园占地约1500平方米,规模不大,白墙小楼安静地矗立在半山腰。
坚守校园的宋志芳老师衣着简朴,言谈平实,一双明亮的眼睛真挚坦诚。曾获得全国首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的她说,“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贫困山区将不再贫困,山里孩子也能共享这个时代的美好;只要我们坚持,山里孩子也能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让梦想飞起来!”
A
少女铸梦
上世纪70年代初,宋志芳出生在屏山县新市镇白花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7岁时,宋志芳开始在白花村小读书。当时的白花村小,占地不足200平方米,校舍是开着裂缝的泥土墙和小青瓦房。用大小不一的石板、石条等交错铺就的操场凹凸不平、纵横杂乱。一到下雨天,整个操场内泥浆四溅、积水成渊。围墙用乱石砌成,不足2米高,摇摇欲坠。
宋志芳是家中几姊妹中年龄最大的,放学回家就得打猪草、做菜、推磨,还要照看弟妹们。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在煤油灯下赶作业。
毕业那年,她就读的白花村小,五年级的20多名学生无一人考上初中,让所有的师生和家长很没面子。好在那时有个不成文的“优惠政策”:一个学校的毕业班如果没一个学生考上初中,可以根据该班的情况,推荐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去读。经过学校领导及老师商量,决定推荐宋志芳去。
宋志芳的父亲却要她放弃这个机会,把名额留给其他同学,而她复读一年,下苦功夫考上初中!他认为一来她年龄还小,怕住校后不能照顾好自己;二来不是自己考上的,就像修房,基础没打好,即使修起来了,也不稳当。经过父亲的耐心开导,她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努力实现就读升学梦想。
复读时,宋志芳十分珍惜学习机会,经常向老师请教,学习成绩逐步提高,终于顺利通过了升学考试。
初中生活让宋志芳深深被老师们的言谈举止所熏陶,被身边乐于助人精神所感动。教师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胸怀、活跃的思维让她敬佩不已。在她的心里,早已把教师当作是天底下最光荣、最能体现自我价值的职业。由此,宋志芳树立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命运总爱捉弄人,在1986年中考时,宋志芳发挥失常,与师范学校失之交臂。一家人东拼西凑了200元钱让她准备复读。
“屋漏偏遭连夜雨,船漏又遇顶头风。”正在她准备复读,再次冲刺教师梦想时,父亲宋泽均却因意外大腿骨折!这不仅花光了全家积蓄,还欠下了近千元的医疗费用。一家人陷入窘境,宋志芳也只能放弃了复学。
B
艰难追梦
就在暑假快要结束时,宋志芳听说新市区(县辖区)要组织代课教师资格证考试,取得此证后,就可以到缺教师的学校代课,并且可以参加中考。
宋志芳以优异成绩取得了代课教师资格证。随后近一个月,她和父母四处打听附近学校是否缺教师的消息。当得知寸腰村小缺少教师时,毅然决定前往。
六间教室、一间厨房、男女宿舍各一间,加上用石块砌成的墙体和石块铺成的不足300平方米坑坑洼洼的操场,就是寸腰小学全部的“家产”。 整个村子都没有通电,学校当然也不例外。
为了尽快熟悉教材,宋志芳只能在晚上借助煤油灯光工作;没有多余的床铺,她便和另一个女教师吕朝先同睡一张窄小的木架床;没有柴火做饭,她与老师们放学后自己到离校十多里远的山上去捡柴,常常傍晚才能回校。为了尽可能减少经济开支,老师们都是自己种菜吃,挖土,挑粪……宋志芳样样都会。为了不耽误上课,经常从家里抄近路到学校,有一次,在经过一条小溪时,因下暴雨涨了洪水,她硬是趟水过沟,整个人滑倒在沟里,到了中午才换掉被浸湿的衣裳。
“当时志芳每个月工资只有36元,还要拿出20多元给家里买油盐酱醋和种子肥料……”父亲宋泽均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颇有感慨。尽管工作生活条件如此艰苦,宋志芳仍然过得充实、快乐。
代课半学期后,上级来了明文规定:代课老师不能参加中考!这消息给了宋志芳当头一棒:去学校补习吧,只有两三个月的复习时间了,希望也不大;不去吧,现在代课又没有盼头。几经权衡,她还是决定继续把这期的课上完,明年的9月份再去复读。
宋志芳继续她的代课之路。她不断鼓励自己:只要多用心,只要肯努力,读不成师范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爱学生胜过爱自己孩子,管学校胜过管自己家庭。”家长们都这样评价宋志芳。
她从未因私事耽误工作,还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为学生补课。刚踏上教学岗位时,只有初中学历的宋志芳彷徨忐忑。她一面努力钻研教材教法,一面请教老教师,甚至徒步10多公里到二龙小学去听有经验的老师讲课。
十年辛苦不寻常。通过自学考试,1997年宋志芳获得了中师文凭,同年7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9年农历腊月十五日,厄运降临。因为期末监考,宋志芳早早来到学校,不能照顾生病在家的大女儿,原本准备等到监考结束就把女儿送到当地医院治疗(因当时不通车辆,要步行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医院,丈夫又在外打工)。宋志芳离开家2个多小时后,女儿在家突发高烧,病情加重,已经神志不清……得到消息后,宋志芳飞奔回去,与家人交替背着女儿急匆匆赶赴医院,结果还在途中,孩子就永远停止了呼吸。
面对家人的责问,面对亲友的惋惜,宋志芳唯有以泪洗面。“我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真的要为满足自己当好教师的梦想忽视对亲人的照顾吗?”她挣扎、矛盾、苦闷、徘徊。
放寒假了,宋志芳来到学校,一遍又一遍抚摸着让她百感交集的讲台。正在这时,一位家长领着几个孩子走近宋志芳,拉着她的手,恳切地说:“宋老师,求求你不要走,我们真的需要您,他们都是您的儿女!”“宋老师,您走了,我们咋办啊?”“宋老师,我们舍不得您,别丢下我们嘛!”听着家长和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呼唤,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情不自禁地想起初中毕业未考入师范学校时的失落,想起两次复学梦想化成泡影的无奈,宋志芳犹豫了。
“自己实在是离不开这个心爱的讲台,离不开心爱的学生,这里才是自己承载梦想、追求生活的源泉和归宿!”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下定决心继续教书,暗暗激励自己,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在这三尺讲台上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体现出人民教师的情怀和魅力!
执着守梦
C
第二年,宋志芳夫妇迎来了另一个女儿。她每月的代课工资也从原来的36元增加到45元、60元、80元。尽管如此,一家人的生活仍然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丈夫刘安元不得不外出打工。
2000年的暑假,刘安元又要外出打工维持全家生计。有了上次的失女之痛,刘安元说什么也不放心让宋志芳母女留在家里。在丈夫的再三要求下,她整装携女一同外出了。
宋志芳来到江苏,第一次看见繁华的大都市,除了自己变得更加渺小外,感觉家乡也太落后了,大山里的农村太需要发展了。同时,心里更是空落落的。不到一个月就是8月底了,寸腰村的孩子们即将开学,没有老师怎么办?
宋志芳下决心打道回府,重操执教行业。
转眼秋去冬来。大山里的冬天,白天更短,夜晚更漫长。这里的孩子们为了保证上学不迟到,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做饭,有时还照着手电筒去上学。再加上这里雨水偏多,路途遥远,当孩子们蹒跚来到学校时,鞋子已经被雨水和汗水湿透,一双双小脚丫被冻得通红,却总是满面微笑地告诉宋志芳:“老师,我不冷!”“老师,我都习惯了” ……孩子们天真、稚嫩的话语,一次次让宋志芳感受到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愿望,也一次次温暖、震撼着她,让她的信念一天比一天坚定——只要能让这里的孩子通过学好知识走出大山、改变贫困命运,条件再差也不怕、日子再苦也能熬、困难再多也要挺!
日复一日,宋志芳总是忙个不停,在不断的学习、钻研和总结中,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成了当地的骨干教师。
2005年7月,宋志芳顺利通过教师公招考试,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同时,她放弃了到交通方便学校工作的机会,主动选择在寸腰小学继续任教,还挑起了该校负责人的重担。不仅如此,她还决定,把丈夫也拉回来帮助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自己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作为汉彝杂居的乡村,如何让彝族儿童安心读书是最大的一个难题。在宋志芳看来,现在虽然普及了电话,与家长沟通很方便,但是,学生看不见老师与家长沟通,有时会误认为自己没有得到重视,从而变得不求上进。宋志芳认为,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书读、能读书,是教育扶贫的第一步。
2007年,新市镇坳田小学撤并到寸腰小学,来了一批彝族学生。当时,彝族家长们担心孩子被汉族师生歧视,转过来的彝族学生也是整天沉默寡言、学习松懈。开学不久就是彝族新年,宋志芳决定利用学生过年之机,对这批彝族学生进行全面家访。一来尊重民族习惯,给他们拜年,解除他们的误解和担忧;二来也了解学生在家的真实情况以及家到校的具体路程,体验一下他们读书的辛苦。
家访这天阴雨绵绵,偏偏彝族学生又住在高山上,宋志芳借了一双雨鞋,让丈夫陪着出发了。泥泞的山路又硬又滑,整整走了3个小时后,宋志芳夫妻俩来到最远的彝族学生家里,学生和家人见老师来了格外高兴,又异常感动。学前班的6岁彝族女生周小梅,听说老师来了,硬是跑出家门来迎接,拉着宋志芳的手说:“老师,您慢点儿!”“老师,您担心脚底下!”孩子嘴里说出的这几句话,让宋志芳心中满是感动。这一天的家访,宋志芳一大早出门,最后借了一只手电筒才回到学校。裤腿上全是泥,全身像散了架一般,动弹不得。但这一趟路没白跑,彝族孩子们从此开始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学习上也知道努力了。
有个叫刘珊珊的彝族小女孩,刚到寸腰小学读书时,学习有起色,可是有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给家长说吧,又怕家长不配合,如果放任不管,又觉得对不起孩子,担心以后会酿成大祸。思前想后,她不厌其烦找孩子交心谈心,从关心她的生活、学习着手,鼓励她、引导她,适当时候再教育她,让她明白坦诚、文明做人的道理。同时,择机与家长联系沟通,适时配合教育。她的良苦用心终于打动了家长,取得了理解和支持,共同帮助刘珊珊改掉了坏习惯,同时在美术、文明礼仪和卫生等方面对她加强了培养,使之在学习上也更加努力。
“宋老师对我们既严格又和蔼,就像我们的妈妈,不仅教我们文化知识,还让我懂得了为人的道理。”回想当年刘珊珊感激地说。
就这样,宋志芳一年内跑遍了学校70多名学生家,耳畔常常传来同学们自我“炫耀”的声音:“宋老师喜欢我,她都到我们家去过!” “宋老师也喜欢我,她也到我们家去过!”学生们因此变得更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学习也就更加勤奋了。
最让宋志芳感到自豪的是从这里走出去的高材生邓华。他自小聪明,但作为农村家庭中的长子,常有因家务劳动辍学的情况,宋志芳便经常与家长沟通。邓华读完研究生后,去澳大利亚当了几年工程师,现已回国工作。每次回老家,邓华都要捐资给母校,鼓励师生们努力工作、勤奋学习。
“再大的困苦都没有孩子们的学习重要,我要在这里教书一辈子!”宋志芳这一坚守,就是永远!
D
放飞梦想
2004年,寸腰小学校开始重建,历时1年,一座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有着现代气息的寸腰小学校矗立在大山深处。洁白高耸的教学楼、宽敞平整的操场、崭新的学生食堂一一呈现,昔日学校围墙旁边不大的黄桷树如今已参天入云 ,依稀几颗竹子已是郁郁葱葱。
2009年,在当地党政部门的协调争取下,开山凿路修筑了一条宽4.5米,长4千米的乡村公路通往寸腰小学。当时学校只有140多名学生,其中有30多名住校,有20多名是彝族学生,平时有不少事务,还要分发营养午餐,“麻雀虽小,肝脏俱全”,多年来,一大堆的活儿,主要靠宋志芳及其丈夫刘安元撑起。
刘安元当兵退伍后,常年在外打工,每月能赚4000多元。自从学校有了住校生和营养餐等工作,宋志芳便把丈夫硬“拉”到学校来。他在学校烧水、蒸饭、搬运货物、维修设备设施、管理学生安全等,还主动担起了看管修建的重任,成了学校的“勤务兵”,但工资不到1000元。刘安元说:“之前一个战友打电话叫我去搞管理拿高工资,但如果我走了,她一个人在学校忙不过来。最艰难的日子我们都能挺过去,现在少收入一点也没关系!”
假期里,外地老师都回家了,为了保障学校财产安全,宋志芳作为本地老师,经常主动承担护校工作,把学校贵重物品搬到了办公室,在地上打个地铺,同丈夫一起住下,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
暑假里的寸腰小学寂静无声。宋志芳匆忙吃过早饭,开始了她新的“工作”。“放假了,外地老师们都回家了,学校更需要人看护,我作为本地老师,护校工作义不容辞!”在空旷的操场内,她认真清扫一夜间洒落的枯枝落叶。
中午时分,宋志芳把学校的事情料理完后,想起留守彝族学生吉牛以夫三弟兄在家无人照看,便顶着烈日,步行20多分钟来到这三名彝族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孩子,家里就数你年龄最大,要好好照顾俩弟弟。”宋志芳像妈妈一样叮嘱着。
“暑假期间,是修补课桌凳和门窗的最佳时机,我要抓紧时间,才能保证在下学期开学时师生们都能用上完好的办公和学习用具!”刘安元连续几天都在清理需要修补的课桌凳,还自掏腰包购买了锯子、斧头等维修工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宋志芳所任教的学科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其中:2011-2012年度获得全县教学质量一等奖;2012-2013年度获得全县教学质量三等奖;2013-2014年度获得教学质量进步奖;2014-2015年度获得教学质量三等奖。寸腰小学的教学成绩从全镇最末上升到前几名。
荣誉也纷至沓来。宋志芳在2008年获宜宾市艰苦奋斗奖,2009年获得屏山县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3年9月,荣获四川省最美乡村教师风采奖;2014年6月,获宜宾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3年10月首届“ 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自启动以来,通过中国青基会系统组织推荐和社会推荐两种方式共收到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427名乡村教师的资料,从中遴选出300名获奖教师。宋志芳的感人事迹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于2014年5月获得“烛光奖”和全国10强“烛光榜样”称号,被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官方网站——“2014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专栏展播; 2015年作为宜宾市优秀教师代表在全市庆祝第31个教师节座谈会上发言,并入选马云乡村教师候选人名单。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29年过去了,宋志芳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前来这里教书的老师也是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但她依然坚守着这一片热土,在勤奋与辛劳中守护着精神家园。
“我会一直追求,给孩子多一份梦想、多一点自信、多一些成功、多一点快乐。让更多的山里孩子走出大山,放飞梦想!”这就是宋志芳,一个普通教师的情怀。
新闻推荐
、掌声雷动, 该县500余名教职工通过分组跳健身操形式展示自身活力。经角逐,产生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4名。为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释放工
近日,屏山中学的体育馆里歌舞蹁跹、掌声雷动,该县余名教职工通过分组跳健身操形式展示自身活力。经角逐,产生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名、优秀奖名。为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释放工作压力,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