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县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
龙华镇地处偏远,距离屏山县城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群众看病难问题曾经一度困扰着该镇。近日记者来到龙华镇中心卫生院,发现这里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改变,源于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的推行。”龙华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李勇说。
2013年,屏山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县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在人事制度、基层签约服务等方面大胆改革实践。
两年多时间过去,曾经基层卫生人员“招不进、留不住”,当地群众有病“无人看、看不好”的状况,得到了基本改变。
□陈海龙 张忠银 本报记者 石小宏
破解基层卫生“人才荒”
3年前,屏山县15个乡镇259个村,没有1个达标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疗人员“待遇低,招不来、留不住”,乡镇卫生院空编率达45%。
2013年,屏山县大胆试点县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把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3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1个片区医院作为牵头单位,成立4个医联体,分别包干全县所有的15个卫生院和所属的村卫生站,推行“编制在县,岗位在乡镇”编制与岗位分离管理模式。
以牵头医院名义公开招聘,新招聘人员在下级机构工作达到5年最低服务年限后,取得相应执业资质的优秀人员可调配到编制所在上级机构工作。这一举措将“单位人”变为“系统人”,在“身份”上给予激励,将人才留在基层,破解了基层卫生“人才荒”这一难题。
两年多来,屏山县公开招考、招聘12次,引进、招聘卫生人员226名,县乡卫生人才队伍壮大了42%,乡村医生增加99名,壮大了50%。其中,2013年招聘的68名卫技人员是过去10年的总和。
同时,屏山大胆推行卫技人员多点执业等制度,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破解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服务“沉不下去”难题。“卫生院的牵头医院是县医院,县医院的医生下到龙华,增加了我们的人手,一边看病,一边为我们培养了基层医务人员。而龙华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护士也可以到县医院免费深造、进修学习。”李勇说,在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病人已经成为常态,疑难病人尽量在龙华镇解决问题,不增加病人的负担,重症病人被送到县医院,病情稳定后,县医院又送回镇中心卫生院,减轻病人负担。
2013年以来,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新增一级科室34个。县乡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同比增长8.7%,住院人次同比增长22.9%,其中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8.8%,住院人次同比增长8.3%。医务人员的实得收入同比增加10%至15%。新农合县内就诊率由48%提升到90.6%。
乡村医生留得下干得好
140个村没有卫生室,103个村为医疗空白村,3年前,屏山县乡村医生“进不来、流失大、能力差、年龄大”等现象普遍存在。为解决乡村医生选(聘)、育、用、管难题,2014年3月3日,屏山县在大乘镇召开了全县乡村医生健康双签约动员启动会,以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为载体,开展乡村医生健康双签约服务工作,实行村(社区)医生与乡镇卫生院签约和乡村医生与居民签约的双签约办法。
而后,全县238个村医生与259个村和16个社区签约,签约居民69409户、266624人,签约率92.7%。富荣镇卫生院院长陈莲告诉记者,乡村医生要与每一户村民签约,也要和自己的上一级医院签约,没有完成健康双签约程序的,连乡村医生都当不了。
蒋坝村有3000多名村民,村卫生站有两名乡村医生,记者看到,在这个“五星级”村卫生站里,墙上挂满了各种规范的制度、记录本、荣誉奖状、奖牌,药房、注射室、观察室、门诊室窗明几净。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签约居民的情况,每天上午,蒋坝村卫生站站长、乡村医生张通君就在村卫生站坐诊,而每天下午,只要卫生站没有患者,他就会走访签约服务对象,“现在的责任更大了,除了每天给乡亲们看病,还要给签约群众提供免费健康咨询、建立健康档案。”
不仅如此,屏山还新修村卫生(计生)室174个,与宜宾卫校签订农村医学培养协议,从2014年起连续3年每年举办1期农村医学中专班,已连续举办两期,招收学员58名,为乡村两级培养留得住的卫生人员。
屏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屏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