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石棺
展厅效果图
展厅3D视觉效果图,市民置身其中犹如穿越千年
8月11日上午,“考古五千年——向家坝水电站文物抢救与保护成果展”新闻通气会在成都举行。此次考古共挖掘文物3万余件,涉及地下文物抢救性发掘和地面文物保护两部分,将川南历史上溯3000年。8月23日至10月22日,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宜宾市博物馆专家精挑细选出的400余件文物,将在宜宾市图书馆二楼对市民免费展出。
3万余件文物
全省规模最大历时最长保护项目
昨日,记者从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向家坝水电站作为中国第三大水电站,也是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其淹没区的屏山县是四川文物大县,库区的楼东乡、福延镇、锦屏镇(老屏山县城)、新安镇、新市镇正是屏山文物集中地区。
早在向家坝水电站勘测设计的最初阶段,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就联合宜宾市、屏山县文物部门进行了淹没区文物考古调查。在淹没区四川境内共发现地下文物点54处,时代涵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秦汉、六朝、宋、明清等各个时期。
为抢救保护大量将被淹没的珍贵文化遗产,四川文物部门历时20年,终于完成了淹没区地下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工程,同时,地面文物迁建也在有序推进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高大伦介绍,目前,向家坝水电站文物抢救与保护工程,是迄今为止四川省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基本建设文物保护项目。涉及地下文物抢救性发掘和地面文物保护两部分,共挖掘文物3万余件。
地下文物首现商周文化遗存将川南历史上溯 3000 年
据了解,地下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始于2009年,结束于2012年,发掘面积共计6万余平方米,出土重要文物、文物标本约3万件,遗址时代跨度为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并首次发现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
高大伦介绍,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将川南的历史上溯了3000年,填补了川南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发现的秦灭巴蜀以后的文化遗存为研究蜀人南迁和南方丝绸之路线路提供了新线索。其中叫化岩遗址、沙坝墓地、石柱地遗址、骆家沟遗址分别被评为2009—2012年的“全国重要考古发现”,石柱地遗址还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地面文物 44处文物将异地搬迁复建
“以前文物发现只涉及地下,鲜有地面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筑石窟保护研究所所长,研究院姚军表示,此次项目的一大特点,是抢救和保护的地面文物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延续时间长达500多年,而且包含丰富的本土文化和江西地区移民文化。
地面文物保护部分共有清凉寺、禹王宫等44处文物异地搬迁复建,其中42处将在屏山县书楼镇按古城的形制和布局特点复原,其余2处将在屏山镇复建。目前,搬迁复建工作已进入施工阶段,工程预计将于2017年全面结束。
观展指南首次引入3D技术布展 感受“穿越千年”
8月23日至10月22日,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宜宾市博物院联合举办的《考古宜宾五千年——向家坝水电站文物抢救与保护成果展》,将在宜宾市图书馆二楼对市民免费开放。本次展览的主要策展人高大伦介绍,“本次展览展品数量多、价值大,参展文物共计400余件。”
其中,有石柱地遗址出土的战国巴蜀文字印章、有叫化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酒杯、斑竹林遗址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棺等精美文物。
此外,展览还将对楼东古街,采用多媒体场景复原的方式的原貌。以模型的样式展出清凉寺、万寿寺、万寿观等10处大型古建筑。
“本次展出首次在宜宾引入3D打印技术,现场制作文创产品。”高大伦介绍,展厅将采用场景复原、互动模拟、三维成像等先进多媒体展示技术,让观众感受“穿越千年”的神奇。
为增强观众参与性、互动性,提高展览吸引力,此次展览中还设计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观众互动环节。目前,该展馆正在紧张筹备阶段,预计8月22日完成布展,与市民见面。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邓烨(宜宾市博物馆供图)
新闻推荐
宜宾为期1周危化品专项督查华西城市读本讯(记者邓烨)昨日,记者从宜宾市安监局获悉,宜宾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下发文件部署安全检查工作。宜宾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宜宾市...
屏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屏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