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旖旎的打渔村风光
世界第一大立佛
仙女池
凉桥
依山傍水、古风依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龙华,早已被喜好清幽自然人士,当作放飞心灵首选之地。近千年来,这里依然笼罩着神秘面纱,每每提及大佛、古街、丹崖、碧水……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静卧宜宾西北部,屏山县龙华古镇三面环水,一面为山,仿佛是散落在川南深处的一块美玉,古老厚重,又不失和谐灵动。背包亲近,感受她的真实之美,古镇风情、自然生态、民俗休闲当属旅游的三大主题。
古镇风情
龙华,有实物考为汉代,有文字考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明德三年(公元936年),因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建“龙华寺”,故名龙华至今。
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古镇,自有别样风情,据当地文人介绍,不论是坐落古镇中心的清代“凉桥”和明清古街建筑群,还是笼罩神秘面纱的八仙山大佛及丹霞洞石窟寺,均为各地游客观光的首站,景色古朴自然、不容错过。
八仙山大佛世界第一大立佛
位于古镇景区中心地带,八仙山大佛在屏山县龙华场镇西面,海拔891米的八仙山上。游人们拾阶而上,穿过葱郁的草木,约40分钟便能抵达。在这里,不仅能登山看大、小龙溪交汇,还能观大佛的端庄肃穆。
探究大佛造像及石窟寺的开凿年代,当地并无碑记史料可查,至今,古镇依然笼罩神秘面纱。而大佛东崖,丹霞石窟上排列着四组十三窟,与大佛呈T字形。根据主洞丹霞石窟三清洞石阙额题跋所记,应是清道光二十一年前创建。但大佛凿于丹霞石窟之前。因铁拐李、何仙姑等上八洞神仙云游到此将一座原本无名而很平的山峰坐出八个山包故名。
据当地文人介绍,大佛是一尊释迦牟尼立象,面北背南,身高32米。造像采取深浮雕手法,沿佛像凿葫芦形神龛,佛身半露。现为我国十大佛之一,列入“中国大百科全书”。
虽然开凿年代较迟,但佛身高大居全国十大佛之列,可算是我国自唐至清最年轻的巨型大佛造像。与此同时,八仙山丹霞石窟寺是一处三教合一的典型,其为研究我国宗教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的实物资料,1991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丹霞洞摩崖造像及石刻”。
明清街古建筑群百年古韵
脚踏青石板,漫步古镇老街,凉桥当属一大宝地。当地人常热情地与游客介绍,凉桥别名“靖虹桥”,是链结东河街和西河街往来的纽带,也是古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道。后由于此处是一个乘凉避暑佳地,于是当地人们干脆将其改称凉桥。
据了解,凉桥原建筑为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由知县谭酉庆会同平安营都司蒯鹤年监修。因为蒯都司是安徽人,故此桥式样为徽式廊桥。时至今日,凉桥及其平安营都阃府狮,都已成为各路游人魂牵梦萦的胜地。
在凉桥另一端,明清街即为现存的正街、新街、顺河街等古街道。整个场镇古街呈三角形,皆由小青石铺就。座东向西,高高矮矮,寓意为“紫气东来,步步高升”。正街,临街房屋檐下出挑,置阁楼式吊檐楼,阁楼楼窗变化多端,檐柱下有菱、圆、方形饰案,撑拱上刻有各类山水、人物、走兽、飞禽,是龙华镇保存完整的古民居;新街,前店后堂,檐柱列队,整齐划一;而顺河街则屋檐起伏重叠,吊脚楼高高矮矮,凸显“小山城”之意。
奇珍异宝穿越上亿年自然生态
打渔村
位于景区北端,打渔村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区,景区内的绝大部分溪流(岷江水系)在该区汇集并流出。此地风景类型多样,有峰、崖壁、瀑布、水面及多处人文景观。谷地多为农业,两侧高地为茂密植被,与龙华镇有公路相通。
绿树、丹崖、碧水、飞瀑和青瓦白墙的农居组成了深山中多彩的江南水乡景观。细沙溪
在龙华镇偏西方向,以自然景点为主的细沙溪,其谷地分布有大面积的珍稀古植物桫椤,与恐龙同年代生长。山谷间还有细沙溪和跌瀑,高地生活着野生动物猕猴,分布着棋盘阵、天生桥等。老君山
川南最高峰所在地,位于景区西南部。老君山也是川南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温热常绿阔叶林之一。其内有杜鹃王等珍稀植物景观,也有佛祖殿、老君观等人文景观,还有老君山顶、青姑山等远眺点。为整个景区的精华所在,以原始森林、川南第一高峰为其特色,以自然奇花异卉、原始森林群落、珍稀植物、动物和宗教景观为观赏内容。迷魂阵
勾魂摄魄的迷魂阵,土名又为“乱山包”。地名与实际十分吻合,以乱而称,以乱而名。因其浓荫蔽日,见不着天,且山头大小、高低、形状近似,无制高点分辨南北,岔路多且近似,不熟悉的人在里面三迂两转便分不清东南西北,颇具八卦图中的神秘色彩,故又叫“迷魂阵”,与仙女池在同一平行线上。有天生桥等景点。仙女池
想要探秘幽谷仙女池,其位于龙华镇竹林村,与“乱山迷魂棋阵景区”在一条平行线上,相距三千米左右,属于八仙山至打鱼村丹霞地貌地带。由“仙女池瀑布”、“洗衣滩瀑布”、“桫椤湾瀑布”等景观组成。几个瀑布相隔不远,相对高差100余米左右”,几个瀑布在同一峡谷内,纯粹一个天然的忘忧谷。鬼门关
地处老君山麓鱼孔村大河坝,即金鱼溪,由石家沟和鬼门关两条小溪流汇合而成。一溪流,即鬼门关支流上百余步,为一峡谷,两崖危石高耸,形成一扇极似鬼门的石门,门前有一泓寒冷刺骨的深潭,光线特暗,阴森恐怖,寒气袭人,让人不寒而粟。
顺沟而进,藤萝杂树将整个沟壑遮住,浓荫密布,遮天蔽日,让人未进鬼门,先掉魂三分。
其沟怪石嶙峋,蜿蜒曲折,人若进沟,或爬或跃,或攀或吊。偶尔几声鸟啼或者蛙鸣,定叫你毛骨悚然,三魂吓掉两魂。
唱一阕穿越时空的歌谣民俗休闲
千年古镇,不倒廊桥,一群饱经沧桑的女子在这里,唱出了一阕穿越时空的歌谣……“女子踩桥”是产生并流传于龙华镇辖境的一种民俗活动,源于宋元,盛行于明清及1950年以前,龙华解放后停止,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
“吃了斋饭好逍遥,抬根柏杨去搭桥。造桥不造灯草桥,风吹灯草颤摇摇。造桥不造朽木桥,朽木桥梁不经牢。造桥要造石板桥,今年修起万年牢。”《踩桥经》7字句唱词,便是古镇特有的民俗活动“女子踩桥”的代表,表达了人们的真实心愿。一般是三年一踩,正月十四、十五才可一见。
当地文人介绍,通常正月十四,龙华的中老年妇女就会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烧着拜香至八仙山,在八仙山集中住宿,待到第二天清晨,每人右手上拴着红布巾,手里拿着一支香,在引香师的带领下,一人手里敲木鱼子,点燃香蜡,在大佛下面起香,后下山开始踩桥。每座桥踩12遍(闰年踩13遍),桥踩完后,再原路返回八仙山缴香。
踩桥队伍清一色是女子参加,手臂上拴着红布条,如有行人或车辆通过,则发放于手中以示消灾免难,祈求一切平安。所有踩桥队伍都是自发组织,在踩桥过程中可以不断吸收踩桥妇女,队伍不断壮大,往往会形成几百人的庞大队伍,声势浩大。从起香到缴香,整个过程需耗时6小时左右,但一旦起香就不会停下来,直至缴香结束。目前,“女子踩桥”已进入“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蒋凌陈长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邓烨(屏山县龙华镇供图)
新闻推荐
宜宾屏山彝族新年“围着篝火牵起手,大家一起跳起来……”12月5日、6日,2016屏山彝族新年活动在屏山新县城篝火广场浓重举行。精彩纷呈的彝家春晚节目,绚丽的烟火,象征热情欢乐的篝火,让彝族...
屏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屏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