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宜宾县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屏山新闻 > 正文

康巴高原吃百家饭长大藏族士官杨小平十六年如一日帮扶

来源:四川日报 2012-04-17 19:02   https://www.yybnet.net/

康巴高原吃“百家饭”长大藏族士官杨小平十六年如一日帮扶屏山县汉族姐弟——

3月21日,总参陆航驻宜某部士官杨小平又一次来到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他要到部队结对帮扶的正直村小学,看看孩子们。

这一天,离杨小平第一次走进正直村黄连组22号已有16年了。16年前,杨小平一句承诺,肩负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而这句承诺,牵动着他所在的部队,他的战友,他所居住的城市——宜宾。

从部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爱心涌向一对孤苦的姐弟,同时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王黎 本报记者 钟晓晴

萍水相逢 茅屋许诺

1996年,杨小平还是个刚刚入伍不久的义务兵,他的家在甘孜藏族自治州。

那年12月,他乘坐火车从北京到宜宾的部队报到,同座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交谈中,杨小平了解到,中年男子叫陈文兴,是宜宾屏山县人,在北京一建筑工地打工,由于肩上长了肿瘤,老板把他辞退。他的妻子早就死了,留下一双儿女,一个7岁,一个5岁,都住在屏山乡下,没有亲人照顾。他想尽快回家看孩子,但身上只剩下几元钱,远不够回家的路费。

盒饭买双份,车票也买双份,杨小平动了恻隐之心,主动帮助起这个萍水相逢的人。此后,杨小平开始挂念着陈文兴。春节假期结束后,杨小平辗转找到了陈文兴的家。

进门后,杨小平惊呆了。这是一个如此穷苦的家!

两个没妈的孩子,一张旧床,一床薄被,一口铁锅,米罐内仅有一把米,盐罐中只有一小撮盐。唯一的亮点,是墙上那两张醒目的奖状。

那是陈文兴女儿陈红在学校获得的奖状。

“读书了么?”杨小平问。

没想到这句问话,让7岁的陈红突然放声大哭。原来她已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一瞬间,杨小平心中百味交集,脑海里闪过自己的童年。

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故乡在甘孜州九龙县的一个边远小乡镇。上小学的时候,两块五毛钱的学费家里也拿不出来,是乡亲们一毛两毛地给他凑齐了。如果当时没有乡亲们的帮助,自己也会和陈红一样辍学的。

杨小平没有一丝犹豫,他坚决地对陈文兴说:“把娃娃送到学校去吧,今后,我帮你把娃娃养大。”

许下这个承诺的那一年,是1997年初,杨小平只有22岁,每月的收入是部队发的85元津贴,仅姐姐陈红的学费,一年就需要300多元。

杨小平说到做到,每学期按时如数给孩子们交学费。两年后,他转为志愿兵,每个月工资也不过五六百元,他又开始每个月资助姐弟俩生活费200元。这样的资助,一直持续到姐姐陈红从成都的一家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弟弟陈伟高中毕业。

在绝望中打开一扇窗

2004年9月,开学过了好几天,陈红还没有来拿学费,杨小平着急地打电话到学校问。同学说,“陈红住院好几天,她在安徽打工的爸爸明天就回来”。

第二天,他接到陈文兴带哭声的电话。杨小平立即花了120元钱包车,把已经瘫痪的陈红接到宜宾,送进宜宾大房医院。

陈红得的病,医学名字叫急性吉兰―巴蕾综合征,一种并不多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病人会四肢迟缓性瘫痪,并丧失自主呼吸的能力。因为没钱治疗,她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

杨小平取出原本为生孩子准备的钱。很快,做完几项大的检查,1000块钱花光。杨小平又打电话给妻子,把存折上仅有的600元送到了医院。大房医院院长刘志兵得知,送钱的人是一个与患者非亲非故的藏族军人,当即决定退还医院收的1600元费用,医生护士们又一起捐了500多元钱。

病人必须到上一级医院进行手术,随后,陈红被转入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杨小平把刚刚退出来的1600元钱连同捐款交进医院,转眼间又没了。手术前后费用需要4万多块钱,杨小平四处找战友借钱,也只凑够1万多块钱。

上哪里去筹集这4万多块钱?2004年9月16日,《藏族兵哥哥期盼爱心接力》一文见报。

爱心捐款帮杨小平解了燃眉之急。4万多元的医药费,社会捐助了近万元,剩下的钱医院全部减免了。杨小平自己借的21000多块钱,直到2010年才还完。

2004年底,住院90多天后,陈红出院了。那天,陈文兴拉着两个孩子,要给杨小平下跪。坚强的康巴汉子扶起他们,再次流泪,这一次,是历尽磨难绝处逢生后的喜悦之泪。

平安的日子没过几年,厄运再次来到陈家。2008年8月19日,陈文兴病情恶化,撇下一对未成年的儿女撒手而去。看着两个孤零零的孩子,杨小平转身躲在一处没人的地头,忍不住放声痛哭。

哭过之后,杨小平擦干眼泪,抱着姐弟两人,说:“哥哥家就是你们的家,以前哥哥没有放弃你们,以后也不会放弃。”

三天后,杨小平又把姐弟俩送回学校。

如今,陈红找到了自食其力的工作。弟弟陈伟高中毕业后,杨小平为他在深圳找到工作,目前在海船上打工。每当靠岸的时候,他都会打电话给“杨哥”报个平安。

爱在传递

爱如溪水,一直在流淌。

在安葬陈文兴的三天时间里,杨小平也知道了村里人帮助这对孩子的事情。陈文兴外出打工的时候,邻居王安贵和村里其他人一样,时常送来吃的用的穿的。2001年,当地政府拨了1200元钱,为陈文兴家买瓦。村民们有的出钱有的出力,让陈文兴家有了瓦房。

让杨小平感动的,还有这对汉族姐弟的感恩之心。那些年,放假期间,陈红姐弟俩常送来自家种的东西到部队看望 “杨哥”。一次,看着“杨哥”太瘦,姐弟俩上山采来蜂窝,送到部队。杨小平舍不得吃,拿到饭馆加工,破天荒地搞了一回AA制,请战友吃“野味”,每人50元,加上自己一共8个人,400元钱带给了姐弟俩。

杨小平清晰地记得陈红曾给他写过的一封信。信中写道:“我们姐弟俩不知道该如何报答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杨哥对我们的爱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2012年3月23日,杨小平和陈红一起来到正直村小学,看望杨小平所在部队通信队结对帮扶的十二名贫困孩子。杨小平结对帮扶的孩子名叫薛彪,这个孩子父亲去世,母亲残疾,还有一个姐姐。

就在杨小平默默资助汉族姐弟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杨小平所在的部队又开展了一项活动——“每人每月5元钱,资助失学儿童返校园”。活动持续了数年,受助的孩子,有的已经大学毕业。

“不要问我为什么,积德行善是本能。”这是藏族士官杨小平在记者追问下的回答。杨小平的心中,始终萦绕着童年时阿妈爱说的那句话——“不要忘了需要帮助的人”。

新闻推荐

农村医院盼医疗人才

□网友小唐地处川南山区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宜宾屏山县,医疗机构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根据有关规定,每1000名农业户籍人口要配备1—1.5名医务人员,每个乡镇卫生...

屏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屏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康巴高原吃百家饭长大藏族士官杨小平十六年如一日帮扶)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