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施勋臣老人
图为年轻时的施勋臣
图为施勋臣一家
抗美援朝老兵施勋臣:18岁入朝作战视死如归,盲发特急电报荣立三等功
伟大的战争刻骨铭心 伟大的精神代代相传
■文/记者 黄莹 刘明培图/唐焱 胡乾亮
年轻时的他,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热血男儿,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正义;如今的他,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用脸上的皱纹记录着那个年代的艰辛。
10月13日上午,记者见到了今年已经89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施勋臣。老人的目光依然炯炯有神,思维依然清晰,口齿依然伶俐。16岁参军,18岁抗美援朝,敌人的凶残,战友的牺牲,祖国和人民的伟大……种种思绪在老人的心头萦绕。施老说,抗美援朝战斗,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距离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已经70载,翻开泛黄的记忆,施勋臣的思绪又回到了69年前的那个深秋……
1 从剿匪一线到抗美援朝 18岁少年壮志满怀
1949年春天,16岁的施勋臣光荣入伍了。当时,他在第二野战军15军44师131团宣传队担任宣传员。
1951年3月,正是解放西藏的关键时刻。当时,施勋臣和战友们在川滇黔边界剿匪。朝鲜战争爆发后,施勋臣和战友们接到上级命令:抗美援朝!背上行囊,大家一路向东往朝鲜战场奔赴而去。
“我们当时从宜宾乘船北上,经过三峡到达武汉,又乘火车到达邢台,在邢台开了誓师大会,后又乘火车到达丹东,最后入朝。”施勋臣说,在鸭绿江边,美军的飞机狂轰滥炸,我军只能利用夜晚时间分批跨过鸭绿江,顺利到达涟川,突破了美军的防线。
作为第二批入朝的志愿军,施勋臣所在的15军和前一批入朝的38军、39军、40军一起,大家齐头并进,在正面战场与美军开展战斗。大水洞一战让施老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志愿军奉命向大水洞方向实施穿插作战,我军采取了穿插、迂回、分割、包围的作战方式,迅速把敌人的力量分散,缴获了美方70多辆运输车,俘虏了美国兵约200人。”施勋臣说,大水洞一战,大大振奋了我军的士气,大家感觉到:美国鬼子并不可怕!
让施老印象深刻的还有当时汉城附近的一战。志愿军战士们身上除了必要的武器装备,还背了大约7天的粮食。
“美军的飞机飞得低低的,就在我们头顶进行反动宣传,志愿军就用步枪向飞机射击,把飞机打了下来!”回忆起那场战斗,施勋臣说,虽然我军装备远远不如美方,但我们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用战术优势战胜了敌人。
2
盲发特急电报
391高地战役
荣立三等功
提起抗美援朝,很多人都会想到上甘岭战役。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向世界显示了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而为了上甘岭战役的进行,1952年10月中旬,志愿军打了一场391高地进攻战(英雄邱少云牺牲于此)。担任进攻任务的就是施勋臣所在的15军44师。
“391高地上的守敌,严重威胁我志愿军15军与38军接合部。我军遂决定拔掉这个点。” 当时在师部指挥所当报务员的施勋臣回忆说,战役开始前的当天中午,他正在值班,这时来了一封特急电报。所谓特急,就是限时发报,后来才知道是发给38军116师,内容是两师炮兵在进攻开始前对敌进行协同炮火覆盖,摧毁391高地敌前沿阵地有生力量,为部队发起冲锋开辟道路。
很不巧的是,就在特急电报送到施勋臣手中的时候,他和38军116师电台的联系已经结束了。因为没有提前告知,结果这封特急电报发不出去。
特急电报发不出去,结果可能就是贻误战机,事关战役成败。“那一刻,首长着急,机要科着急,作训科着急,我也着急。”施勋臣立即向电台队长汇报,队长让他仔细听一听找一找,看能不能找到对方的信号,采取盲发试一试。于是,施勋臣立即开启电台搜索。
“每个报务员的手法都不一样,在搜索中我发现有一个电台信号像是38军116师的电台,我校准了以后就将电报盲发了出去。过了会,我回到我们联络的波段上,对方出来了,要求重复每一段每一个字。”直到今天,回想起对方回电的那一刻,施老仍然十分激动:“这说明什么,说明对方收到了啊,这封特急电报及时发出去了呀!”
当天晚上,志愿军的炮火密集向391敌人阵地倾泻。炮声隆隆,施勋臣和战友坐在坑道外面,就像聆听美妙的合奏曲。施勋臣知道,44师和116师的炮兵协同作战正在发挥巨大威力,391高地肯定能拿下。
炮火覆盖,然后冲锋,半小时时间,391高地战役结束,拔掉了38军与15军接合部的“钉子”,保证了上甘岭作战志愿军的调动和物资输送。
因为这一封及时的“特急电报”,施勋臣受到嘉奖,荣立三等功。
3 忆往昔峥嵘岁月 伟大的精神泽被后人
1993年从马鞍山市粮食局离休后,施勋臣早已过起了安逸的晚年生活。
“今天的祖国这么强大,人民的生活这么幸福,这些都离不开革命前辈作出的巨大贡献。”回想起抗美援朝期间的战斗和生活,施勋臣老人感慨万千,“那时候条件太艰苦了,但我们都有必胜的信心”。
施勋臣老人回忆,因为敌人的狂轰滥炸,志愿军的食物和武器弹药都很缺乏。但大家没有一个叫苦喊累。武器弹药打光了,就用缴获的武器继续战斗。没有粮食,随身携带的炒面也不多,就用炒面和野菜放在一起煮,吃完后有人拉肚子,甚至因为没有青菜吃而得了青光眼,但战士们一上战场就变成了一只只猛虎,让敌人闻风丧胆。渡江作战过程中,气温零下十几度,敌人飞机投下的炸弹炸碎了冰面,只能蹚水过江。志愿军们脱掉裤子,相互搀扶,冒着枪林弹雨强行过江。过江后,还不能立即穿上裤子,必须先跑出汗才能穿上……
被烈火活活烧死却一声不吭的邱少云,用身体作电话连接线的志愿军战士,为战士用嘴导尿的年轻护士……一个个伟大的形象烙在了施老的脑海中。
“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都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施勋臣说,正是这样的伟大精神,才能让志愿军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战胜敌人。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自己也将发挥余热,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后代,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后人爱党、爱国、爱人民,以满腔热情和奋发图强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薛娇)近日,宜宾市一中2020级党支部召开“作风大整顿”主题讨论活动。会上学习了《提高政治站位,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