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四川宜宾迎来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开校仪式举行。
仪式上,宜宾市政府向校方交付校区钥匙,与会嘉宾共同为“成都理工大学”校名石揭牌。这意味着三江之畔的宜宾又多了一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大学,多了一个科技创新、服务区域的新平台、新战场,将进一步增强宜宾科教实力,提升宜宾城市能级和开放形象,为宜宾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注入强大动力。
在教育基础薄弱的背景下,宜宾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建设大学城科创城的战略部署。四年来,通过不断创新合作办学机制、投入机制、推进机制,引进市外高校来宜办学、设立校区,迅速改变了现状、补上了短板,科教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取得突破性成就。2016年以来,宜宾先后与19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新增四川大学研究生分院、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分院等9所高校,加上原有的宜宾学院和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落地办学高校达到11所,大学生人数由2.5万人增至秋期开学后的约7万人。
集聚效应初显 今年内4所新高校开学
新建成的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位于宜宾市三江新区的“双城”规划区域内,规划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办学容量10000名学生规模,总投资近40亿元。不到一年建成的一期工程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达23万平米,将于9月16日迎来首批1860名学生入学。
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围绕打造现代产业学院的目标定位,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智能科学与技术等11个与宜宾优势产业集群构建高度契合的专业,旨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学校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力培养“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技能扎实、创新本领突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宜宾的大学城非常棒、承载了经济强城的文化认同,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满足了成理青年对现代大学的憧憬,教学楼、宿舍、图书馆都非常漂亮,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到这里来学习。”前来开展前期志愿服务的成都理工大学大四学生李乐乐对宜宾的科教氛围和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的环境很是肯定。
“宜宾市委市政府、宜宾人民用敢想、敢试、敢干的务实作风,用开拓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用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的建设成效,进一步坚定了学校携手宜宾市开拓构建教育、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决心和信心。”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龚灏表示,学校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紧扣宜宾产业发展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致力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配套落地重点实验室、地热+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宜宾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加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宜宾市打造“国家创新型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实现战略位势持续晋级升档,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彭翊也对宜宾的“双城”建设大加肯定。他表示,宜宾作为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已成为新时代四川高等教育区域开放发展新标杆。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是宜宾市努力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特色,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的关键一环,也是市校双方共同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笔。希望宜宾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为产教融合示范市建设、为成渝地区区域科教中心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不仅仅是成都理工大学,4天前的9月5日,占地500亩,办学规模12000名学生的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也迎来了首批新生。“到了学校,看到了如此气派的校园,也了解了学校的师资安排,孩子在这里读书我们很放心!”新生杨济岭的家人对校园环境赞不绝口。
“今年秋期,我们一共有4所新高校开学。除成都理工和四川外国语大学外,接下来还有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相继开学。自此,宜宾高校达到11所,在校大学生增至7万人,其中留学生近700名留学生,可谓实现了飞跃发展。”宜宾市科教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立足“双十”目标 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区域教育中心
而在2016年,宜宾市仅有1所本科院校、1所高职院校,在校本专科生2.5万人,万人大学生数46.2人、低于全省162.35人的平均水平。
四年来宜宾教育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宜宾市科教强市的坚定信心和有力举措。
宜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推动,担任大学城、科创城“双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市双城服务局、市人才工作局,大力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按照“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要求,在三江新区高起点规划大学城科创城,并把“双城”融入城市总体规划。同时,坚持开放引进、一校一策。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来宜办学和开展学历教育,采取“交钥匙工程”、高校师生“拎包入住”方式合作办学,为高校来宜办学提供有力支持。坚持特色办学、服务发展。紧扣智能终端、汽车、轨道交通、名优白酒等产业发展,引进与之相适应的学校,全方位、多层级创办特色院校、特色学科。坚持校企联动、产教融合。紧紧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实现高校、产研院(工作站)等科研资源与企业发展充分融合。坚持政策引领、强化保障。出台《加快推进宜宾大学城和科创城建设的意见》《宜宾市科创中心入驻机构和团队扶持及管理试行办法》《大力实施八大工程促进在宜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在高校建设、科研平台落地、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全方位提供支持保障,推动大学城科创城迅速做大做强。
一系列有效举措的实施,宜宾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大学城无中生有,高端人才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高校增至11所,大学生人数增至约7万人,为宜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科创城加速崛起,创新要素集聚能力显著提升。市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开园,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等11所科研机构和2个院士工作站入驻运行;建成四川省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等省级创新型平台,“双城”高校、科研机构获得国家专利576项、累计转化各类科技成果400多项,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16年的47%跃升到2019年的56%。
产教融合破冰前行,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在宜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与省内外企业、院校签订人才培养、技术咨询、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协议265个,开展联合科研攻关项目200余项,培育“产教融合战略基地”近20个、产教融合型企业40余家,全省唯一的“产教研城”一体化试验区落地宜宾,成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双城”建设成为近年来宜宾形成的最大竞争优势、最亮名片。
在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中,宜宾正厚植新优势、培育新动能,着力优化提升规划布局、提升教育办学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强化服务优化环境,力争“十四五”末,全面实现10所普通高校、10万大学生和10所高职院校、10万高职生的2个“双十”目标,加快把宜宾建成成渝地区区域教育中心、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
(原题为:《4年新增9所高校,宜宾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区域教育中心》)(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时光抬眼,扯断宇宙的经络;岁月低头,紧握银河的脉搏。千万年光阴飞渡,在戎州城的每一寸泥土和空气里,都充盈着过往远去的风云和...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