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产业园。 本报记者 王宇 摄
△宜宾港。 本报记者 王宇 摄
□本报记者 秦莉萍
未来,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电子身份认证、可信电子证照库等大数据配套手段完全实现“数据跑路代替百姓跑路”;
未来,智慧医疗系统的医疗信息共享、跨院调阅电子病历与影像资料等功能,将减少重复检查变为现实;
未来,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市长信箱、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沟通渠道,集市民诉求表达、公民信息整合服务于一身,社会治理能力将明显增强;
未来,大数据应用分析为研发、生产、经营、市场、售后等价值链各环节做出精准决策,5G将运用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全生态产业链。
2019年宜宾市出台《宜宾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9—2023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发展愿景,宜宾将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生态营造,着力打造数字政府、数字民生、社会治理、智慧产业四类应用场景,为企业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为职场人士创造丰富的发展机会、为老百姓创造美好的生活,搭载“数字经济”的快车道,宜宾正成为企业向往的活力创智城、人民向往的智慧宜居之地。
关键词一
发展之基——综合实力跨越提升
“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开工” “组建宜宾市大数据公司”“启动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推动大数据中心建设”……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夯实大数据产业基础,宜宾入进数字经济发展关键期标志明显。
实质上,宜宾发展数字经济已具备坚实基础。“数字经济发展的好坏通常与当地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城市建设、人才技术、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禀赋情况、发展能力密不可分,而宜宾市在上述各方面均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在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孙国林看来,宜宾位于云贵川三省交汇处,是川南、滇东北和黔西北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冲。同时,宜宾拥有长江上游第一港宜宾港,有利于深化沿江开放。
从城市数字化建设方面看。目前宜宾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和承载能力稳步提升,“政务云”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政务数字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便民利民服务取得初步进展。
从人才技术方面看。宜宾“双城”建设已具规模,建设中的大学城和科创城,正努力建设成为川南教育高地、人才集聚高地、科技创新高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数据的价值需要通过网络设施挖掘,发展数字经济,大数据中心是重点工程。
《规划》明确提升数字的基础能力,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IDC基地、建立大数据中心是宜宾市发展数字经济的一大重点。
2020年1月3日,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四川省数字经济研究院正式揭牌”;1月6日,市委书记刘中伯在成都分别与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马奎和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郑成渝座谈;1月8日,市委书记刘中伯与成都市极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波座谈。
新年伊始,宜宾在提升数字基础能力方面频频按下“快进键”。
按照《规划》,宜宾将打造集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智慧产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成熟、完备、充裕的标志性区域级大数据中心。依托既有优势,聚集宜宾政务云、单位及行业各类应用,吸纳信息化需求及其上下游生态,在实现主机托管及数据存储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数据分析及应用上的价值提炼,助推宜宾市大数据产业跨越式发展,提升宜宾市综合竞争实力。
关键词二
生态营造——深度赋能产业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以数据安全效率、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数字政策实施为保障,形成数字协同平台、数字交互平台等,将传统产业数字化、数字化产业、城市服务等板块互联互通,打造生态圈模式,一站式链接各层次需求,促进经济效益提升与社会转型。
按照《规划》,宜宾将大力推动核心技术产学研结合、人才梯度培育,通过高效运作的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共建平台,辅以产业发展基金为后盾,共同为宜宾产业发展提供可循环的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人才流,吸引外地优质产业、高价值项目落地宜宾。在支持宜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智慧化建设的过程中,深度赋能宜宾产业发展原动力,培育壮大本地数字化产业,打造数字经济生态闭环,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具体到酒产业来说,今后宜宾市将通过建设酒业大数据资源平台与应用平台,成立酒业生态大数据、酒业营销大数据、酒业生产大数据的专业研究中心,重点针对消费者画像、酒企渠道管理、门店选址、线上渠道选择与产品投放等场景的大数据应用分析,为宜宾酒产业创造竞争优势,促使大数据真正推进全国酒业创新发展。”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是酒产业,《规划》明确,将着力于数字经济生态建设,依托于宜宾市科技研究中心,聚焦“8+2”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技术孵化平台、“互联网”技术平台和技术监测平台,以平台承载先进理念,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实破前沿性核心技术,打通技术成果转化全链条,打造辐射川渝滇黔的成果转化集散地。
“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宜宾数字经济将成为宜宾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孙国林表示,数字经济生态圈建设对促进宜宾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增进民生福祉有着重要意义。
在他看来,一方面数字经济将推动宜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集约型增长;另一方面,发展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宜宾供需对接、汇聚创新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是解决制约宜宾发展深层次问题的必然选择。“同时,数字经济拉动就业作用显著,能够为宜宾新增大量就业,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后,将成为宜宾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孙国林说。
关键词三
城市大脑——未来新型智慧宜居之地
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平安乡村……按照《规划》的发展定位,宜宾市将用5年时间,打造万物互联、人机物共融的网络架构,围绕城市功能建设,构筑政府数字治理、民生服务、社会共商共治新模式,增进社会福祉,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水平,将宜宾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新型智慧宜居之地。
具体而言,宜宾将以“城市大脑”建设统筹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建设应用”,将“城市大脑”打造成为深度链接和支撑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协同联动发展的城市数字化治理综合基础设施,强化职能部门管理、运行数据资源整合和应用,提升政府对城市运营感知和管理能力,推动人、物、计算、运维、服务等城市供给能力汇聚,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决策能力和竞争能力。
“目前,我们正着力做强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信息系统迁移上云,推动数据集中”据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宾正着力打通整合政府部门数据,推进政务信息数据的开放与共享,实施各领域数据有序向本地企业、高校开放,推动数据创新,并通过建设全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提升数字政府身份识别和安全防护能力。
在此基础上,宜宾市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促进工程提速;加快“戎e通”APP城市服务平台的推广运营,推动本地企业信息化改造和上“质量链”,2021年达200家以上。
在做深数字政府民生应用方面,打造一体化智慧交通平台,加快推进农民工服务平台建设和推广运用,加快智慧教育“班班通”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公安、雪亮工程、平安社区、康养社区等建设。
在做细智慧社会管理方面,宜宾正加快建设城市区域自理信息化服务平台,打造智慧小区,推进智慧高铁、智能酒店、智能会展中心等示范应用。
“同时,我们正在强力推进环保省市县三级信息化建设项目。”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宾正在加快推进污水处理、扬尘噪音污染、秸秆燃烧、垃圾处置等环境生态监测、管控平台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助力环境保护攻坚。
新闻推荐
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宜宾竹文化系统榜上有名
本报讯(本报记者)昨(20)日,农业农村部下发《关于公布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的通知》,公布了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