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寻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活动技能的训练和内心的情感体验。日前,宜宾市人民路小学继续邀请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周林到校,进行为期三天的“对象性学习活动模型”课堂教学研讨。学校校长陈刚、副校长熊继华及学科骨干教师参加。本次活动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跨时空、共学习;第二阶段:观课堂、研学情;第三阶段:听讲座,解疑惑;第四阶段:勤反思、再出发。
跨时空 共学习
10月10日、11日晚,一年级语文数学教师利用网络通讯周林对话,研讨《j q x》及《6的加法》教学内容,细读教材与教参要求,分析学生学情,以及如何设计学习活动。在研讨中,老师们在周林的带领下,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分析学生学习活动能力,进行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对活动构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观课堂 研学情
10月16日,周林走进人民路小学,与学校教师及宜宾学院实习老师一起,聆听由副校长熊继华和教师余勤分别执教的教学研讨课。
做游戏、手指操、摘果子、猜一猜、举牌、“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孩子们轻松培养了计算能力。
课后的对话交流,老师们从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反观教师的教学设计,研讨改进的办法。周林不时与大家互动交流,将研讨引向深入。
听讲座 解疑惑
为了解答老师们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10月17日晚,骨干老师们齐聚学术厅,倾听周林的讲座。周林向大家讲解“对象性学习活动模型”,对象是学生、教材;对象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主体与主体;教师在活动中应尊重对象,基于对象研究学情,基于学科文化、培养目标的了解来设计活动。同时活动与课程融合,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提问意识。
勤反思 再出发
经过周林专题讲座的洗礼与教师们集体的讨论反思,两位老师对学习活动进行了再一次调整,积累经验,严防单生应答,进行活动设计,再次向游离现象开战。10月18日,学校教师再次聚集学术厅,对余勤和熊继华调整后的课堂进行再次观摩,再一次进行反复研讨。研讨中,周林对调整后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下一阶段课堂改革路径进行了规划与设计,至此,老师们对“对象性学习活动模型”进一步明晰。
相信理想的种子,相信岁月的脚步,相信团队的智慧与力量,人民路小学教师与学生同学习、共成长。超越过去,坚实当下,向着理想课堂进发,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闻推荐
全市广大志愿者朋友们:文明城市全民共建,美好家园你我共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宜宾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全市...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