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盘活土地资源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求
“我们通过盘活农村土地经营权,累计流转耕地106万亩,实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额7.2亿元;特色优势产业规模经营加快推进,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18.7万亩,酿酒专用粮基地面积54.7万亩,均居全省第一;蚕桑产业基地面积50万亩,居全省第二;水果面积81.96万亩,居全省第四。”盘点宜宾市农业发展的成就,余江如数家珍。
为了建立用地保障机制,余江介绍,宜宾抓住整市列入国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单位的契机,为各县(区)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留下发展空间。严格落实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建设,按不低于省上下达年度用地计划总量的8%予以单列,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对从事冷链物流、烘干仓储、农产品加工、森林康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助设施建设用地可再增加3%。
宜宾还探索盘活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出租、入股、联营、抵押融资等多种形式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乡村庭院经济、集体经济和美丽经济;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土坯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用好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项目政策,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积极筹建宜宾酒业茶业投资集团,组建国有农业投资公司,共同推动市、县级土地的资源资产评估、流转交易和抵押贷款收储等“三中心”建设,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变。
加强人才保障优惠政策助力培育引进
现代农业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余江表示,一直以来,他们积极协同组织、人社等部门着力培育壮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三农”干部、乡村人才带着感情服务“三农”,充分聚合行业部门力量,着力打出乡村人才保障组合拳。
借助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建立师资库,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在岗学历教育、创新职称评定等多种方式,引导各类公职人员投身乡村振兴。深化校地合作模式,开设涉农专业大专班,组织农村干部人才系统学习,力争用3—5年让全市所有行政村“两委”干部均具大专以上学历。
同时,通过实施“入园奖补”“安家补助”等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全覆盖构建“专家+农技人员+农村技术能人”三级技术服务人才体系,成功打造全国茶行业唯一的“一站两院两中心”(四川省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川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川茶产业商学院,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四川省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柑橘育种栽培创新转化院士工作站、宜宾市桑蚕产业技术研究院。
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程,2018年末,全市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32户,培育农民合作社6302个、家庭农场5185个、新型职业农民4887人,充分发挥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在农业生产经营上的引领带动作用。
新闻推荐
如果您是一名摄影家或摄影爱好者,请向《宜宾晚报·视界周刊》投稿吧!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或看到而且拍下了或生动、或有趣、...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