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标签:成德绵及攀西地区第四届高技能人才交流赛数控车工一等奖
语录: 希望未来能到全国的竞技场上拿到好名次
西方有句谚语说,蹩脚工匠总说自己的工具不好。但真的工匠,用有误差的工具都能造出精品。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车工罗川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能在主轴回转误差有0.02毫米的老旧机床上,“车”出误差不超过0.03毫米的汽封圈。
成长历时两年培训,突破技术难点
今年33岁的罗川友是宜宾市翠屏区人。2007年,罗川友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数控编程专业毕业。进入东汽后,他做的第一个工种是表工,“这个岗位是事业部工作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意味着最后的尺寸和精度取决于他,轻则检修,重则报废。”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表面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邓力文说,东汽的产品用的材料都比较贵,这对车工的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罗川友在基础岗位干了5年,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心理基础。
2013年,罗川友通过东汽的考试,成为合同制正式职工。“开始那几年,我觉得这工作很枯燥,技术难点一直没突破。”罗川友说,2014年,他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车工集训队,由东汽的老师傅授课。“每天早上8点去,下午6点下班,我们几个人都干到晚上11点多,深化对加工的认识,琢磨干活的方式,加深对软件运用的理解,不断冲击难点,终于有了突破。”培训前后历时两年,每次3至5天或者一周,既有理论讲授也有实际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罗川友曾经遇到的技术难点突破了,他感到很有成就感。
评价 只要画得出来,他就“车”得出来
据邓力文介绍,罗川友所在班组中9个人全部是技师,其中包括3个高级技师,2个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个全国技术能手,1个四川省技术能手。班组里营造了良好的“赶、超、学”氛围。
罗川友最初干的是普通磨床,如今是数控车床。普通磨床和数控车床相比,就相当于泥泞的大件路和高速路,上高速之前一定要开过大件路,才能奠定扎实的基本功。“我们的产品制作难度都比较高,比如,对磨刀的角度就有相当高的要求。车工要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每天都是弯起腰干,除了技术本身的要求外,还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邓力文说。
成绩都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最后达到人和设备、人和刀具、人和系统的统一。在邓力文眼中,罗川友平时话不多。“他心头有数,开窍之后,内在驱动力就很强了。”邓力文说。
31岁的文小山是罗川友的师傅,10年前就拿到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罗川友踏实、肯钻研。”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文小山说,遇到问题,不管多晚,罗川友都要解决,只要图上能画得出来,他都“车”得出来。
沈轩/文沈序明/图
新闻推荐
晚报讯“地布覆盖一定要做好,柑橘苗才保水……”近日,在翠屏区宋家镇万年村,来自该区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正在...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