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金泉实习记者 何莎
2016年,宜宾市翠屏区被确定为四川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两年多来,农村改革春风劲吹,翠屏区一个个农户、业主、企业参与其中,兴产业、谋增收、创未来,迅速融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
“大园区+小业主”
助农增收获利多
8月7日,记者走进翠屏区宋家镇胡坝村倾力打造的竹产业园。近两年来,在农村改革的进程中,胡坝村没有将农户的土地简单地流转给业主,而是利用各级扶贫项目资金打造竹产业园,吸引种植、加工、旅游等方面的业主到园区构建“大园区+小业主”的发展模式,不仅让农户入股分红,还有务工等收益,充分融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
胡坝村竹产业园兴建于2016年8月,迄今已种竹1000亩,既有绿竹、苦竹、小叶乌头雷竹等帮助农户发展增收产业的笋用竹,也有上百元一根的景观用竹——佛肚竹。年内,竹产业园将扩至2000亩规模。
“去年6月,村里成立了禾翠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股权量化,胡坝村三组85户村民以土地入股专合社,等见效以后分红。”宋家镇副镇长肖继泽介绍,在竹子见效前,还在林下套种红菇、黄豆“以短养长”,周围农户有了较多务工机会,务工费60—70元/天。镇财政为了提振专合社发展产业的信心,在投产前三年,每年向专合社借出资金以向农户预分红,每股可分70元。
“去年,专合社套种的红菇有收益了,村集体、贫困户、产业项目区85户农户按一定比例进行了分配。”肖继泽看好竹产业的前景,他说:“明年可出一部分笋,亩产约300公斤;竹子三年成林,每亩可产笋子500—1500公斤,每斤在3.5元。2016年底,园区还引进了搞加工的有正农业公司,保证在竹笋一旦滞销时以每斤2元的价格保底收购。”
胡坝村三组组长张林当时不仅以土地入股合作社15股,还以5万元现金入股,他说:“每天都有农户到园区除草、施肥和进行日常管理;入股的在投产前,还有预分红。村民现在都不愿仅仅只是流转土地出来了。”(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路文/图)昨(17)日,市机动车检验检测行业协会正式挂牌成立。该协会成立以后,将肩负起推动行业规范和行业发展的责...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