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翰笙创作的《草莽英雄》,反映了腐朽的清朝政府卖国求荣,出卖川汉铁路筑路权,而引发的一场保路爱国的革命风暴席卷全川。
阳翰笙在创作《草》时,一直受到中国共产党南方局和周恩来的关怀和指导。周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主持了剧本讨论会。在讨论会上大家都给予了一致好评:认为《草》是作者“全部作品中最成功之作,没有一个多的人物,没有一个多的场面,也没有一件多的细节,是一部很完整的艺术品。”
周恩来也对《草》反映的悲剧色彩、历史背景等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并结合当时农村建立游击队开展的武装斗争,给予此剧较高的赞许和鼓励:《草》暗示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取得成功。当然,周也对该剧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之后,他还为《草》的上演四处奔走,积极呼吁。
当阳翰笙把修改好的《草》送审时,却遭到以潘公展为首的国民党“审查委员会”以“鼓动四川人民起来暴动,妄图推翻国民党政府”的“罪名”,通令“禁止出版,禁止演出,没收封存原稿。”
《草》这一禁就将近3年,直到1945年8月,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以后,该剧才得以复活,上演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几乎场场爆满,引起不小轰动,年底剧本也才由“群益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1983年5月,81岁高龄的翰老,率中国文联访川代表团到成都后,宜宾方面就请他回来看青年川剧团,排演的川剧《草》。那时候从成都到宜宾还没有高速路,是一般的普通公路,路况很差,尤其是自贡到宜宾这段,路况不好走,颠簸很大。可翰老还是一路风尘仆仆,高高兴兴地到来了宜宾。
阳翰笙一行当天到了宜宾吃了晚饭后,不顾一路辛劳,坚持说当晚就要看川剧《草》。宜宾方面只能满足翰老的要求,当晚就上演了《草》,阳老一直专注用心地看完了全程的演出,演出结束后,又高兴地同全体演员合影留念。
在阳翰笙看了《草》后,第二天宜宾方面还专门召开的座谈会。会上阳老热情洋溢地说:“我回家乡就是想看你们演出的川剧《草》,我不是担心你们演得好不好,主要是担心从话剧改编成川剧还没有经验。昨晚我看了戏,心里就踏实了,你们改得不错,川剧味很浓厚,我觉得你们演出得很好,我十分地高兴。”
1986年,峨眉电影制片厂将《草》拍成宽银幕故事片,许多拍摄现场都是在当年罗先青活动的场地,如宜宾的翠屏山、真武山等地拍摄的,还有罗家大院拍摄选址就是在江安夕佳山拍摄完成的。
《草》拍摄成电影后,翰老看了几次样片,曾满意激动地说:终于圆了我近半个世纪《草》的电影梦。昨天的“保路救国运动”和今天的“振兴中华”,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延续,值得发扬光大。
电影《草》上演后,反响十分强烈,直至近些年,一些电视台还在播放此片,仍有较高的观众和收视率。其根本原因是有革命的思想性,有较强的价值追求,使作品获得了超越时代界限的强大艺术力和生命力。
新闻推荐
宜宾市纪委派驻市住建城管局纪检组 “三步走”开展规范化建设工作
本报讯(宜住宣)昨(25)日,市住建城管局召开2018年住建城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市党风廉政建设...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