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200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7年底,宜宾60岁以上老年人有98.28万,占总人口的17.69%。老有所养,安度晚年,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宜宾多举措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老年公寓的幸福晚年
76岁的郭大明是国网宜宾供电公司退休职工,虽然他有几个儿女,但老人总觉得儿女们都挺忙的,不想给他们添累赘。后来听一位老年朋友介绍说,老年公寓条件不错,于是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过来了。没想到这一试老人就不想再走了。他说,在家里有时跟儿女们吃不到一起,在这里一天三顿饭不仅吃现成的,还都是新鲜的。衣服脏了有人洗,生病了有医生,生活基本没啥烦恼了。
郭大明和老伴在公寓里已度过了几个年头。“我们过得安逸,儿女们也就放心了。” 郭大明老人告诉记者,起初儿女们不放心,还特地又到公寓考察一番,最后看到他们在这里过得很是自在,这才放心地回到各自的生活里。
“每天跟老伙伴们打打牌、健健身、聊聊天,大家住在一起很充实也很快乐。”他感慨地说,房间里布置得温馨整洁,就像在自家居家过日子似的,没想到老年公寓里的晚年生活也能这么幸福。
居家养老的方便快捷
“没想到动一下手指,理发人员就上门服务了,简直太方便了。”近日,家住翠屏区南岸街道上渡口社区88岁的刘绍明老人激动的说。当天他想理发,便拿出“居家养老”服务终端,手指一按,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就收到了求助信号。老人家直夸,这个东西很洋气,按钮很灵敏,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用担心记不住子女的手机号了,也不用担心没有人来帮助自己了。
据了解,“居家养老”服务终端是翠屏区民政局开发的信息服务平台,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充分运用传统语音、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结合线上线下庞大的服务体系达到有效覆盖。即老人在家遇到突发情况只需按键即可报警,工作人员会快速赶到处置和提供系列的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的舒适贴心
“白天我们在这里看书、喝茶、聊天,身体不舒服时做做理疗按摩,晚上走几步就回家,安逸得很。”85岁的市老科协陈苍麟老人满意的说,“养老服务站这种菜单式个性化的服务很舒适、很贴心,一走进来就很有家的味道……”
“不用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在家门口就能免费享受丰富多样的养老服务,真是太安逸啦!”前进社区76岁肖恕辉说,在她看来,东城街道前进社区养老服务站在融合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突出了“文化养老”的主题,让老年人在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保障之余,满足了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
东城街道前进社区养老服务站位于宜宾市委机关大院,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共有三层楼,各种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一楼设有温馨舒适的花草美化角、谈心室、棋牌室;二楼设有理疗区、放映区、健身区等;三楼设有多功能活动室和阅览角,可开展诗书画创作、专家讲堂、乐器演奏等活动。
翠屏区东城街道前进社区党总支书记高茜说,为发挥“就近学习、老有所为”的正能量,养老服务站专门开设了诗书画社、乐器队以及专家讲堂等文化课,并由宜宾知名学者、市老年大学老师免费授课。
服务体系的多举措深化
“宜宾每年安排市本级福彩公益金50%以上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建立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制度,4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亿余元,投入力度位居全省前列。”宜宾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宜宾多举措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养老机构225个,床位数25920张,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5个,建成社区日照中心488个;高龄津贴标准提前三年达省标,年均惠及80周岁以上老人11万余名;实施老年人“三项补贴制度”,其中居家养老补贴年均覆盖老年人12.7万余名。
“培养养老护理员989名,建立老年协会3034个,参与会员54.2万人。”该负责人说,宜宾多个养老服务机构被列入国家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全国首批养老机构信息惠民试点、居家和社区养老信息惠民试点,宜宾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市建成使用居家和社区养老信息平台,发放智能终端5.2万余个,签约线下企业和服务组织187家,并筹划以“智慧民政”云平台为基础,发展“互联网+康养”服务。
新闻推荐
夏天到了,许多人又在准备冬病夏治,去贴敷“三伏贴”。那么“三伏贴”有哪些适应症、禁忌证,在哪里可以贴敷“三伏贴”?为此,记...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