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玉霞
科技是国之利器,教育乃立国之本。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科教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增强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回眸往昔,全市高等教育发展与全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极不相称,科技和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曾一度成为制约宜宾跨越发展的短板。
2016年10月,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一个立足破解宜宾市科教发展短板,着眼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部署提出—— “打造科教强市,建设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以下简称“双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市上下火力全开推进“双城”建设, 从纸上蓝图到落地临港,如今宜宾市已与12所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已与7所高校签订了项目落地协议,预计今年底,全市将拥有高等院校6所,在校大学生人数有望达到5.3万人……
喜人的成绩为宜宾市筑梦科教强市增添生动注解,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曾经作为宜宾发展短板的科教亦在“双城”推进的雄劲跫音中逐渐成为引领川南科教的后发优势。
系统谋划
真抓实干绘“双城”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双城”建设立足宜宾,辐射川南,服务四川,影响全国,面向世界。为在更高的平台上抓好“双城”建设,宜宾市建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高规格“双城”建设领导小组,系统谋划“双城”城市功能、空间尺度、产业布局、公共配套、生态绿化等规划,努力把“双城”打造成宜宾地标性工程,专门聘请了国内外知名的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英国合乐集团(上海合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等编制“双城”概念性规划、城市设计、控制性规划等。编制单位与宜宾市对“双城”规划进行反复打磨,几十次修改,只为一张蓝图绘到底,不留历史遗憾,着力把“双城”建设成为科教之城、产业之城、开放之城、宜居之城,实现“产学研港城”融合发展。
“双城”选址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9月,四川理工学院宜宾校区·白酒学院(一期)在这里拔地而起,开学典礼的顺利举行也标志着宜宾大学城首所高校正式投入使用。从项目启动到首批师生入住,仅仅用了190天,在这“不可能的任务”背后,铺满了宜宾由上至下真抓实干的前行足迹。(下转第三版)
●建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高规格“双城”建设领导小组,系统谋划“双城”城市功能、空间尺度、产业布局、公共配套、生态绿化等规划,努力把“双城”打造成宜宾地标性工程。
●已与12所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已与7所高校签订了项目落地协议,预计今年底,全市将拥有高等院校6所,在校大学生人数有望达到5.3万人。
●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宾产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智慧信息系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研院也已经正式挂牌运营,宜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驶入更具竞争力的快车道。
实干争先这两年
产业转型看宜宾
新闻推荐
晚报讯6月29日晚上19:15,家住宜宾市南岸上渡口的陈先生约上三五个朋友喝夜啤酒,准备等到22:00观看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日本VS...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