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烨
作为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原集团”)董事长,罗云很自豪:全国氯碱行业近年来举步维艰,平均开工率仅维持在50%至60%,但天原集团却持续保持了80%至90%的高开工率,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并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最近两年,其经营业绩仍在大幅增长。
逆势增长,天原集团依靠什么?
调整定位转型发展
2008年后,氯碱化工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天原集团敏锐做出反应,随即提出加快结构调整,从国有老工业企业向精细化工企业转变、向高科技绿色环保型新兴产业转变。这一决策,让天原集团跃升成为全国行业的标杆企业和领跑者。
“我们过去生产的都是基础氯碱化工产品,现在逐渐将这些产品就地转化,通过延伸产业链,变成可食用、可使用的原料。”罗云表示,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天原集团按照市委提出的“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充分发挥70多年产业技术、市场、人才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概况起来讲,就是“一体两翼”。一体就是以优势氯碱产业为基础,两翼即在主体的基础上向两端延伸,一端是化工新材料,一端是新能源。
“战略转型过程中,天原不再单打独斗‘滚雪球\’,而是寻找优势伙伴,在资本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营销、品牌渠道等方面实现强强联合。”罗云介绍 ,宜宾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为天原转型升级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天原顺势而为,调整形成了“绿色化学材料和先进化学电池材料技术公司”的发展定位、一体两翼发展思路和300亿转型发展计划。
科技创新实现行业领跑
1998年,初任总经理的罗云,就提出了创新为本的思路,把创新作为经营的灵魂、发展的动力。
近两年来,天原集团战略发展取得重大进展,300亿工程推进大大提速,先后启动了2万吨锂电正极材料,1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和2万吨锂电前驱体、1000万平米的高分子新材料、3万吨PVC—O,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天原集团新增产值100亿元。
天原集团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先后创建了国家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一套系统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的专利专有技术和自有知识产权支撑体系;主要产品的消耗、质量、品种、清洁生产等方面均处于全国行业领先水平。
目前,天原集团正重点加快锂电研究院的组建,全面推进锂电材料及电池的研发项目,支撑锂电产业的发展。
头雁效应凝聚强大合力
“没有企业家的‘头雁效应\’,企业难以焕发蓬勃生机、担当改革发展重任。”罗云直言,天原集团所推崇的企业家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工匠精神、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
集团内部,正积极营造“宽容”的创业创新企业文化。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试错”者留出免责空间,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创利中心建设,让各子公司、各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主体。
“我们希望通过‘关键少数\’的带动,积极选树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罗云希望,让这些“关键少数”在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技术攻关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表率、发挥“标杆效应”、“鲶鱼效应”,带动、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为实现天原集团战略目标作出努力和贡献。
宜宾市优秀企业家系列报道(八)
新闻推荐
健康之友医术精益求精服务全心全意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谢守勇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