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倩
宜宾市自2016年10月实现全域颁发不动产权证书以来,经历了停旧颁新、规范管理和高效便民三个改革阶段,特别是在高效便民方面,给流程做减法,给服务做加法、大胆改革创新,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了不动产登记工作提速增效,增强了社会满意度和群众认同感。
做减法优化登记工作流程
以前一提到房屋买卖等不动产登记的办理、在群众的印象中都非常麻烦,不到房管、国土、税务窗口来回跑个三、五趟是无法办理的,有的甚至搞不清楚先到哪个部门,先走哪个程序,群众非常期待能减少办理流程,减少登记资料。从2017年12月25日起,宜宾市不动产登记实行了房屋交易审查、不动产登记和税费征收综合窗口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全新工作模式,回应了群众的期待。
宜宾市实行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登记新模式主要包括“一窗统一受理、部门并联办理、信息互换共享、办理结果互认、材料统一归档”等5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将国土资源、房管、地税等部门涉及不动产登记的对外服务窗口进行了整合,设立了房屋交易和不动产登记综合受理窗口,统一受理房屋交易、纳税申报和不动产登记事项。即申请人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由原来房管、地税、国土资源3个窗口减少为现在1个窗口,申报材料由原来3套减少为1套,面签由原来2次减少为1次。同时减少不动产登记材料办理。“二手房买卖”等14项常办的不动产登记业务的申请材料由233件减少为118件,减少了115件,减少率达49.36%。在登记时间方面,宜宾市也将不动产登记30个工作日的法定时间减少为目前的7个工作日办结。
除了做好城镇不动产登记减法外,宜宾市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也在做减法。为减轻农民负担,通过市、区县国土资源部门积极争取,市、区县共落实了2.3亿元工作经费分三年时间完成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及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此项工作在2017已经完成了方案制定、经费落实、作业单位招选等前期工作,2018年将完成50%确权颁证任务,2019年将全面完成此项工作。目前,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已经开始逐户上门开展宣传、测绘、收取办证资料等工作,这就意味着农民不用花一分钱,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产权登记,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做加法提升为民服务质量
在积极做减法的同时,宜宾市不动产登记也在竭力做好不动产登记的加法,强化服务理念,增加和延伸服务内容,在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技术保障上做好文章。
一是增加自助查询服务。群众可实时在不动产登记窗口通过自助查询机、手机扫描二维码或登录市国土资源局网站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和登记业务办理进度。二是增加免费快递寄证服务。不动产登记证书可通过EMS快递至全国各地登记申请人,申请人如果选择证书免费寄达,办理不动产登记在申请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可实现“最多跑一次”。三是增加服务时间。宜宾市不动产登记窗口率先在全省推行“全天候”政务服务,时间为工作日9:00—12:00、13:00—17:00、17:00—20:00,节假日9:00—12:00。全年实行365天全天候“不打烊”的政务服务,填补了办公时间外的服务盲点,全年为民服务时间由原来的1500小时增加到2845小时。四是增加了上门服务和开通绿色通道。上门服务主要是针对重大疾病患者、老弱群体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采取的服务,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办理不动产登记。绿色通道是在办证大厅设置固定的窗口以“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提高效率”为原则,对老弱病残孕及其他特殊工作人群,通过资格审查后,无需排号叫号,直接到对应窗口优先办理。
下一步,宜宾市将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继续做好加减法:一是要尽快完成存量数据整合入库工作,及时将整合成果应用到登记中,进一步减少登记办理时限。二是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让信息多跑路,申请人少跑路,在申请环节创新申请方式,做好网上预约、上门服务等工作,减少群众现场等候时间;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完善登记平台,提高登记效率,减少登记错误发生率。四是增加乡镇不动产登记服务站,延伸登记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不动产登记改革带来的红利。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夏珺)近日,一些自媒体刊发“粤港澳试点三地多证合一服务,往来港澳不再持用往来港澳通行证”等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对...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