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宜宾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宜宾新闻 > 正文

清末宜宾城区的 十九家祠堂

来源:宜宾晚报 2018-05-17 11:24   https://www.yybnet.net/

祠堂俗称“家祠”或“家庙”。“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中始有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宋元以前民间百姓不得私自立祠。到明代嘉靖中期后“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过侯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祠堂”是同姓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聚会场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

据宜宾研究四川移民姓氏文化的学者陈伟平先生提供宜宾部分家谱中祠堂线索,摘录了清代至民国宜宾十九个家族祠堂,它们分别是钟家祠堂、连家祠堂、周家祠堂、叶家祠堂、冯家祠堂、郑家祠堂、郑家祠堂、黄家祠堂、杨家祠堂、黄氏祠堂、赖家内祠堂、赵家祠堂、马家祠堂、凌家祠堂、陈家祠堂、谢家祠堂、聂家祠堂、罗家祠堂和 钟家祠堂。

由于历史原因,众多祠堂建筑消失殆尽。在宜宾众多老人记忆中,当年遍布宜宾全城的大小祠堂一般建筑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几乎用尽巧工,不惜成本,结构宏伟、工艺精美。祠堂大多集建筑、雕刻、绘画、书法、文学于一体,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久远的传统文化,大部分祠堂建筑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

祠堂是宗亲家族在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它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象征民俗文化的代表。因此,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宜宾目前在女学街保存较完整的是冯家祠堂,李庄古镇也保留有张家祠堂,这些都己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值得研究和欣赏。

新闻推荐

浅谈幼儿舞台表现力的培养

宜宾市翠屏区象鼻街道中心幼儿园孙华《3—6岁儿童学习月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目标中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清末宜宾城区的 十九家祠堂)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