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因绘画而结为连理,并将艺术创作视为终生追求的事业,共同经历风风雨雨。丈夫孜孜以求,作品深沉、静穆、优雅而单纯;妻子则以一位女性所特有的敏锐和细腻,勾勒出一幅幅唯美、纯净的世界。因画而识,以画结缘、画中叙情,夫妇二人携手持之以恒地坚守着共同的艺术追求……他们就是宜宾市职业画家王月松、殷晓霞夫妇。
以画结缘 伉俪情深
作为一对画坛伉俪已是少见,夫妇二人共同钻研中国工笔画更是鲜见,正是这份相同的艺术追求,让王月松和殷晓霞结缘走在一起。
那个时候,他画得很好,让人崇拜。”殷晓霞回忆道,与王月松的感情,始于师傅王静秋先生。
今年48岁的王月松和32岁的殷晓霞早年师从著名画家王静秋。10年前,王月松到李庄看望王静秋老师,认识了正在学工笔画的师妹殷晓霞。见到王月松后,一份相敬、相慕的感情在殷晓霞心中油然而生。“他年长我16岁,虽然平时听到师傅提及他画作及为人,但是见到他本人后,他的人生经历和绘画技艺更加让人佩服。”
生于翠屏区沙坪镇火花村的王月松从小喜欢画画,尤其是喜欢临摹小人书里的人物和动物。家里穷,没钱买画纸,他就在作业本上、课本书上、黑板上画。14岁时,王月松拜宜宾李庄工笔画家王静秋为师,较为系统地学习了素描速写、色彩、临摹宋画、图案设计等基础知识,绘画水平大有提高。
怀着对艺术的向往,22岁时,王月松手拿画笔、背上画夹、怀揣50元钱,从宜宾市到绥江县,从新市镇到西宁镇,踏上了去云南的写生之旅。
写生也是艰苦的,风吹、日晒、雨淋,天气的变化没有让王月松退缩,但生计成为写生的最大阻碍。为了填饱肚子和买画纸,王月松一路写生,一路以替人作炭精画像为生。“3-5元画一张炭精画,一天最多画4张。”王月松回忆说,每天只能吃两餐,有时连续几天煮面条吃,吃得想吐,但一提起画笔在画纸上耕耘,就像农民耕耘土地一样有收成,心里就乐开花。
在云南写生的半年,喜欢画人物的王月松深入到彝族村寨,同彝族村民接触交流,体验到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深受彝族文化的熏陶。
“工笔画对线条的学习尤为重要。”王月松坦言,到云南写生半年,自己在线条的起、行、收的练习中,掌握了线条运行的基本规律,准确把握了指、腕、肘的运行方向和力度,特别是对线条快、准、狠的掌控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为自己画工笔动物花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生活,王月松去乐山的广告公司搞过设计,到成都开办画廊卖画作,在广州打过工……王月松清楚地记得,1995年,自己在成都人民南路摆摊卖出的第一幅画是荷花。“25元钱,高兴了好久,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时的构图、色彩、韵味都很不成熟。”
身在异乡的日子时,王月松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独自一人沉浸在艺术的忘我境界中,丹青笔墨成了他的精神伴侣,直到38岁回乡看师傅,遇到师妹殷晓霞。
王月松的人生经历和绘画技艺深深地吸引了师妹殷晓霞,他们因画结缘,殷晓霞成了王月松的人生和艺术伴侣。结婚8多年来,这对伉俪情深,在画坛上冲击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
夫妻同心 携艺共进
艺术功底扎实的王月松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画家,他孜孜不倦地在传统工笔画的格局与技法上进行探索,在笔墨形式语言和色彩之间,建构起一种和谐而有机的关联,画面既有艺术的美感,又有生动的形象,充满了自然生命的气息。
机灵的松鼠、欢叫的鸟儿、温驯的山羊……王月松善于画神形各异的动物,但他却最爱画羊。在王月松看来,羊是动物中比较适合入画的:“羊的题材很好,老百姓喜闻乐见,在成语和许多民间艺术中,也多以羊代表吉祥,如‘三羊开泰’。中国古今许多绘画名家都是画羊高手,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把羊视为吉祥、仁义、孝悌的象征有关,《说文解字》里说,‘美甘也,从羊、从大’‘跪乳之恩’‘羊我为義’‘羊言为善’‘羊大为美’‘羊者祥也’等文化理念,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价值观。”
王月松笔下的羊,或觅食饮水,或追逐嬉戏,无不形神俱佳,栩栩如生,他将羊的身姿、卷毛、犄角、神态都刻画得丝丝入扣,呼之欲出,构成一幅幅既有生活气息、又有笔墨情趣的吉羊佳作。王月松说:“在日常观察的基础上,画好‘羊’首先要有感而发,再构图立意、打稿、勾线、分染、渲染、罩染、调整,这其中,重要的是继承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技法和审美取向还是传统的中国工笔画,最后画面气息必须是中国的。”
仔细观察生活是王月松创作灵感的来源。在他所作的《松竹颂吉祥》的画作中,创作灵感来源于在霜雪天见到的雾松,在创作时,他把雾松作为羊的背景,为了使画面更有点、线、面关系,在左上角设计了两组竹叶,而表现技法采用中国工笔画的勾勒填色,松、竹、羊均用墨线勾勒,以墨灰色填底留白,整个画呈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细腻,新颖,温润的感觉,特别是松针采用了与传统的画法不同的“双勾”表现手法。
王月松喜欢在夜里作画,而殷晓霞总是在旁边观察丈夫的一招一式,勾线、分染、填色,久而久之也成为了画羊的高手,于是她的角色既是王月松的贤内助、也是得力助手。
结婚这些年来,两人都在彼此的艺术创作空间中,也给予了充分尊重。在王月松看来,殷晓霞的画作也很有“个性”。“艺术创作就是自己所思所想,相互鼓励,共同探索,共同进步。有的时候我会给她提一些主观意见,但是最后采纳与否,都还是要取决于她自己。” 王月松说。
天道酬勤 佳作频出
如今的王月松和殷晓霞成了职业画家,两人的作品被多个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但除此之外,他们的生活也并没更多的变化。“每天还是不停地画。”
为了创作出好作品,夫妇二人常常一起外出写生;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学习进修。值得一提的是,这对勤奋而又和谐的艺术伴侣在绘画事业中,不仅意趣相投,在画展上也比翼齐飞,两人连续参展获奖。
自2013年以来,王月松的中国画作品《清风》入选“庆花博-纪念恽南田诞辰380周年花鸟画作品展”;《松竹颂吉祥》获“大山大水·大美四川美术创作工程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可可林里》获得“第二届全国少儿美术教育学术展”优秀奖;《家园》入选“纪念潘絜兹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中国画展”;《松竹颂吉祥2》入选获得“古蜀文脉,墨韵天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入选“丹青扬州·中国工笔重彩画作品展”;《花溪》被东莞市可园博物馆收藏;《松竹颂吉祥》被四川美术馆收藏。2018年,王月松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目前正在公示中。
作为女性,殷晓霞的画作也频频出彩。其中,中国画作品《吉祥如意》获得“四川省第五届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并被收藏;《野卉献瑞》获得“锦绣天府-四川省首届妇女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岭南暖风》获得“四川省第七届中学教师双年展书画大赛”优秀奖。2017年,殷晓霞的作品《吉祥如意》还获得了宜宾市第十二届阳翰笙文艺奖铜奖。
尽管获奖无数,但是在王月松和殷晓霞看来,没有谁优谁劣。“这些画,都像是自己的孩子。”
对于绘画艺术,王月松和殷晓霞夫妇常常怀着一种感恩之情。殷晓霞说,是绘画使他们两人相识、相爱,并成为人生和艺术上的一对伴侣。绘画给了他们许多东西,他们也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绘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丽龙)“这块匾饱含了全民抗战的信心和精神,这种精神今天让我们重温。”昨(11)日,在宜宾举办的“同济大学李庄徐祝罗匾”学术座谈会上,抗战时期同济大学校长徐诵明的嫡孙徐冬冬说,中国人民在...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